岫云 作品

第二百三十章 商量教训赵进国

阳光渐渐西斜,河面上泛起金色的波光。

正干着活,林守平突然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

抬头一看,是村里的李大爷在岸上朝他招手。

“守平啊,听说你姐要来?”李大爷问道,声音里带着关切。

林守平停下手中的活,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是啊,明天就到。”

“你姐夫那边”李大爷欲言又止。

林守平的表情瞬间阴沉下来,手中的铲子握得更紧了。

他知道李大爷想说什么,全村人都知道姐夫家是什么德性。

“李大爷,您放心,”他深吸一口气,“我不会让姐姐受委屈的。”

林守平拄着洋撬看着两个哥哥。

他想到刘秋莲说的梦,心里突然沉重起来,“二哥,要是赵进国那混蛋以后对不起我姐,咱们该怎么办?”

“你这话什么意思?”林守国瞪大眼睛,手中的铁锹差点掉在地上,“今天交公粮,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

林守义也急了,放下手中的工具快步走过来,“快说,是不是赵进国欺负桂花了?”

“没有。”林守平摇摇头,看着远处的山峦,“就是看我姐好像不太开心,害怕赵家亏待她。”

他知道秋莲梦到的是几年后的事,现在说出来也没人信,反而会惹出麻烦。

但这份担忧却如同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在他心里。

林守国脸色阴沉,“我早就说过,桂花性子软,结婚在隔壁能有个照顾。偏偏妈说山里日子苦,非要嫁到县城去。”

“可不是。”林守义接话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愤懑,“县城日子也没好到哪去。妈每次去都带着苕粉、鸡蛋、山货,赵家婆子连顿饭都不请妈吃。那婆娘眼睛长在头顶上,把咱们当乡下人看不起。”

河水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发出哗哗的响声。

林守平冷笑一声,“赵家不请妈吃饭,是嫌我们穷,担心我们去蹭吃蹭喝。中秋节赵进国来送礼,必须给他个教训,从前就是太惯着他了。”

“对,整怕他,看他以后还敢不敢欺负桂花。”林守国握紧拳头,指节发白。

林守义有些担心地说:“你们不也得孝敬节礼么?屋里没有下脚的地方,赵进国吃了午饭就走,就我和冬梅怎么收拾他?”

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空,河面上泛起粼粼波光。

林守国想了想,“我跟大哥都是资深女婿了,明早送完礼就回来。老幺是新女婿,得在岳母家吃午饭。”

“我明早去县城送菜,顺便把节礼送到岳母家就回来。”林守平顿了顿,“还有件事,秋莲听妈说,赵家就赵进国一个儿子,要是我姐生了女儿,他们肯定逼她超生。”

“如今就允许要一胎,要是桂花生了女儿,赵家肯定会让她再生。”林守国皱起眉头,“这事不好办。”

“这事确实不好管。”林守义叹了口气,“你要是拦着,外人会说咱们绝了赵家香火。”

三兄弟沉默下来,只有河水流淌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远处,一群白鹭掠过水面,消失在暮色中。

林守平看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秋莲说的梦,那些还未发生的事情像一团乌云,笼罩在他心头。

“先把沙子运回去吧。”林守国打破沉默,“天快黑了。”

三人默默装完最后一铲沙子,林守平发动耕地机,轰鸣声打破了河滩的宁静。

二哥三哥骑上自行车,跟在耕地机后面。

夕阳的余晖中,三兄弟的身影渐渐远去,只留下一串车轮印记和飞扬的尘土。

河水依旧静静流淌,仿佛在诉说着某个未知的故事。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在院子里洒下斑驳的光影。

刘秋莲站在院子里,望着背篼里堆积如山的菌子,汗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却掩不住眼底的喜悦。

“秋莲,快把背篼放下歇会儿。”林母连忙迎上前,一边接过背篼,一边心疼地看着满头大汗的儿媳妇,“你这孩子,现在可不比从前了,要多注意身子。”

刘秋莲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道:“没事的,娘。这些菌子可不轻,您小心些。”

林母唤来林三妹,三人围着菌子开始挑选。

阳光下,新鲜的菌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褐色的菌盖上还沾着些许露水。

“这些菌子长得真好,个头大,品相也好。”林三妹一边挑选,一边不住地赞叹,“秋莲,你这运气可真不错。”

刘秋莲却没有应声,而是专注地检查着每一朵菌子。

她的动作很慢,但极其仔细,目光在菌子的每一处细节上停留。

有虫眼的、开伞的,她都毫不犹豫地挑出来,放进一旁的篮子里。

阳光下,她的侧脸认真而专注,纤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一片小小的阴影。

林三妹看着篮子里越堆越多的菌子,忍不住皱起眉头。

“哎呀,秋莲,”林三妹拿起一朵稍微开伞的菌子,小心翼翼地说道,“你看这朵,就开了一点点,颜色还这么好,放进去多可惜啊。”

刘秋莲抬起头,温和但坚定地说:“三姑,人家给了这么好的价钱请咱们收菌子,咱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些开伞的菌子,放久了容易坏,到时候影响了整批货,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林母点点头,帮腔道:“是啊,三妹。要是没做好,明年这活可就轮不到咱家了。咱们虽然是山里人,但做事得讲究。”

林三妹讪讪地放下菌子,连连点头:“对对对,你们说得对。我就是看着心疼。”

秤杆一晃,二十三斤六两的菌子,换来了十一块八毛钱。

林三妹捧着钱,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四个人才忙了半天,就挣了这么多!要是早点开始收菌子,老幺的房子早就修好了。”

刘秋莲听着这话,心里一暖。

想着丈夫的弟弟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能帮上忙,她心里也高兴。

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天边乌云渐起。

林三妹看了看天色,忙说要回家收衣服。

刘秋莲和林母也赶紧收拾起院子里晾晒的药材和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