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他刚要解释,就看到韩巧英已经抄起了鸡毛掸子。
“啪!”清脆的响声伴随着林建国的惨叫。
“衣服湿透是陪着幺爸捕鱼搞的!”林建旭连忙为兄弟辩解,声音里带着哭腔。
“少来这套!”韩巧英手上的力道更重了,“你们读书是给谁读的?整天就知道玩!”
“奶救命啊!”林建国的哭声震天动地,在院子里回荡。
林母端着猪食从猪圈那边走过来,看到这一幕不但不劝,反而拍手叫好:“打得好!这俩孩子就是欠收拾!整天就知道疯玩,作业都不写。”
被吵醒的林家福揉着惺忪的睡眼跑来看热闹,钱玉兰眼疾手快地将他拉到一边:“看到没?你大哥二哥开学报名时作业都没写完,这回又犯,挨打都是活该。你要是学他们,也有你好受的。”
小家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目光却一直追随着兄长们的身影。
韩巧英见两兄弟挨打还不老实,气得直摇头:“赶紧去写作业,今晚不写完别想吃饭!”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中秋节的月饼也别想吃!”
这话一出,兄弟俩顿时蔫了。
他们抽抽搭搭地搬着小桌子坐下,翻开作业本开始写字。
灶房里飘来阵阵香味,刘秋莲正在准备晚饭。
油锅里的小鱼炸得金黄,冬瓜汤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粉条和大骨的香味混在一起,勾得人直流口水。
这时,院子外传来说话声,林守平带着人回来了。
他们浑身湿透,手里提着满满的渔获。
“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林守平看着认真写作业的两兄弟,忍不住打趣道。
林建旭偷偷瞪了他一眼,心里暗暗腹诽:要不是跟着幺爸去摸鱼,也不会有这一出。
饭菜很快摆上了桌,香喷喷的冬瓜汤,油炸小鱼,大骨炖粉条,外加一碟爽口凉豆。
饭香四溢,两兄弟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林母给他们点了盏油灯,语重心长地说:“饿了就好好写,不写完谁也不敢给你们饭吃。”她说着,又往灯芯上添了些油。
油灯的光芒在昏暗的屋子里摇曳,照亮了两个小小的身影。
两兄弟眼神交汇,终于认命地低头写起作业来。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偶尔传来几声叹息。
雨还在下,但已经变小了。
檐下的水珠一滴一滴地落下,敲打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远处的山峦渐渐被夜色吞没,只剩下几户人家的灯火在暮色中闪烁。
清晨的阳光穿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刘秋莲从床上爬起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刚准备去院子里洗漱,就被韩巧英和几个妯娌堵在了门口。
“诶,秋莲,老幺跟你说了吗?”韩巧英神神秘秘地凑近,压低了声音问道。
刘秋莲愣了一下,“说什么?”
“赵进国要来的事啊。”钱玉兰接过话头,眼中闪着促狭的光,“听说老三他们准备给这位新女婿一个"见面礼"呢。”
“是啊是啊,”张冬梅也凑了过来,“我听说他们打算让赵进国去工地搬石头,让他知道知道咱们家的规矩。”
刘秋莲闻言,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前些日子林守平去她娘家时的情形。
那时候,大哥对林守平冷言冷语,可他却始终保持着温和的笑容,任劳任怨地干着家里的活计。想到这里,她心里竟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活该!”刘秋莲轻哼一声,“让他也尝尝做女婿的滋味。”
“可不是嘛!”钱玉兰笑着说,手指卷着围裙的一角,“我记得当初我家老二去我娘家,那叫一个惨啊。我哥们让他打谷子、挑水、喂猪,啥活都干了个遍。回来的时候,那双手都磨出了血泡。”
韩巧英也跟着说:“我家那口子更惨,去提亲那天被我哥们灌得烂醉如泥。第二天起来,浑身疼得直哼哼,连路都走不直。”说着,她还学着醉汉的样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两步。
张冬梅在一旁听得眼睛发亮,却又带着几分落寞:“我就没这福气,我那几个哥哥巴不得我多带东西回娘家。每次回去,他们的眼睛都盯着我手里的东西。”
“你家的情况不一样。”韩巧英拍了拍张冬梅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安慰。
刘秋莲拿着洗脸帕往外走:“你们今天不是说要上山找菌子吗?”
“去啊,”韩巧英应道,“昨晚下过雨,山上肯定有不少菌子。不过得早点回来,帮着准备午饭。”
吃过早饭,林家就热闹起来。
林守富和林守国去了丈人家送节礼,林母让林守义去打米房打米,准备用白米饭招待女婿。
“妈,赵进国又不是什么贵客,用得着这么破费?”林守义站在院子里,不满地嘟囔着。
林母瞪了他一眼:“过节吃顿白米饭怎么了?再说,咱家打完谷子还没煮过白米饭呢。”
“人家女婿都知道来帮忙干活,”林守义一边说一边挑起谷子,“他倒好,连修房子都不见人影。整天在县城晃悠,跟个大爷似的。”
太阳渐渐升高,刘秋莲和林母正在院子里晒朱菇。
院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菌香,混合着泥土的清新气息。
这时,赵进国提着礼品来了。
“妈。”赵进国笑着打招呼,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
林母热情地迎上去:“进国来啦,快进来坐。”
赵进国将东西放在桌上,解释道:“桂花月份大了,我妈怕她路滑,就让她在家休息。”
“亲家母想得周到。”林母给他倒了茶,“你爹他们还在工地上忙着呢。”
刘秋莲一边整理朱菇,一边偷眼打量赵进国。
此时的他还没有后来那般趾高气扬,倒是规规矩矩的样子。
只是那眉宇间隐约透出的一丝傲气,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正说着话,林守义回来了。
看到赵进国,他眼睛一亮,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进国来得正好,工地上正缺人手搬石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