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娘子趁瞎毡筹备人手的间隙,赶回了豫州。
“张大人,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你有什么想法?”
张启既高兴又有些难过,高兴的是这瞎毡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地方,如果用的好,日后他在域外也能有立足之地。
难过的是他又要花一大笔钱!
郦娘子也是精明之人,她的一席话也正中张启的内心。
“张大人,我觉得这次的投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划算。”
“哦?郦娘子说说看。”
瞎毡,身为大王子,却没有任何兵权,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这也证明唃厮啰还没有完全信任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还在防着他。
从瞎毡当着郦娘子的面,明目张胆的说要贪墨工钱来分析,可以看出瞎毡连财政大权都没有。
就凭这两点,张启可以好好的利用一番,甚至可以逐步的对瞎毡进行扶持。
若是瞎毡有朝一日真的登上大位,对于张启来说,那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了。
“郦娘子如果不是个女儿身,论谋略的话,估计无人能及。”
“张大人说笑了,我所说的,不也是张大人所想的么?”
张启听完,是越来越重视郦娘子了。
“郦娘子,可你如何保证这瞎毡登上大位之后,不会卸磨杀驴?这种事情,古往今来可不少。”
“张大人,你是不是忘了我们是做什么的?”
张启有点摸不着头脑。
“我们是商人啊,他要他的权,我要我的钱,如果我们能控制他们的经济命脉,甚至在他身边安排上我们的人,他就算想卸磨杀驴,也要掂量再三。”
“况且我的身后是你,你的身后是大宋,除非他想与大宋彻底翻脸。”
张启没想到郦娘子想的比自己还要远,若是此人做官的话,那她的前途真是无量。
“郦娘子,既然你成竹在胸,那就按照你的想法来,只是我还有个小建议。”
“大人请说!”
“我大宋境内流民颇多,如果可以召集一些前往牦牛城,一来可以加强一些守备力量,也能防止日后的一些不测。”
郦娘子倒是没有意见:“那我去说服瞎毡,至于你嘛,还得说服朝廷,毕竟对外迁徙人口,是一件大事,搞不好会被有心人利用的。”
“郦娘子所言极是,我好好考虑如何处理。”
送走郦娘子,张启立即写了满满几页纸的书信,快马加鞭的送往了京城吕府。
吕夷简接到信件后,前后看了好几遍,一直把自己关在书房思考。
“你养马就养马,修筑工事也正常,怎么还要调流民出境,你到底想干什么?”
唃厮啰那边他也是有些了解的,面积不算大,也不算小,二十多个州城,游牧部落数不胜数,人口也接近百万。
区区一个牧场的防御工事,找当地人修筑那是绰绰有余,何以再从大宋境内调人。
虽说是流民,可数量一旦多了,那也是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
吕夷简倒不是危言耸听,自赵祯亲政后,流民入伍这一政策给大宋补充了不少兵员。
其中也有部分军队展现出了不俗的战力,可见流民一旦训练好了,不必真正的军队差。
吕夷简当即给张启回信,他不建议张启这么做,也是怕日后有人拿这个说事。
可吕夷简也没有把话说死,他在信中表示,如果控制数量,并且这些流民不能成为武装力量,那还是可以的。
接到信件的张启,也在思考相关对策,此时有差役来报,说是下面的郑县县令破获了一起贩卖人口案,由于贩卖人多,牵扯面也有些广,不敢决断,便将案件呈送到府衙了。
张启收起信件,随差役前去处理。
来到大堂,郑县县令郑一正在等候,见张启到了,先是行了一个礼,随后呈上了案件。
张启看完之后,眉头直皱,案件牵扯到了豫州葛通判,而葛通判是当地大户葛家的表亲。
葛家对张启还是比较拥护的,刚来豫州之时,葛家带头支持张启的所有决策。
“郑大人,案件中提到葛通判对贩卖人口之事大行方便一事,可有确凿证据?另外,葛家是否有牵连其中。”
郑一本是个寒苦出身,自幼也是被贩卖至某大户人家,却幸得主家赏识,见他伴读的时候表现聪慧,有过目不忘之技。
破格让他一起读书,一路考虑功名至今,只是为人太过正直,嫉恶如仇,又不懂官场的人情世故。
故而一直在县令的位置上打转,四十多岁的他,已经辗转了十几个县城了。
“张大人,此案自我到任伊始,我就暗中盯了很久了,前不久人脏并获,除了苦人的口供,还抓了两个州府的差役,自觉无法处理,才送到大人这边。”
“人犯压在何处?”
“被贩卖的苦人和差役刚刚送到地牢去了!”
张启隐约间感到有些不妙,立即带着郑一赶往地牢。
等到了地牢,发现两名差役被单独关了起来,并无异样,张启这才放松下来。
张启随即喊过牢头,“这两人你给我看好了,若是出了问题,我砍你的脑袋!”
牢头唯唯诺诺的低着头,不敢抬头。
“郑大人,你随我后院一叙,把事情详细的跟我说一遍。”
来到后院,郑一站在一边,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全部抖出。
“你的意思是说,这葛家是靠贩卖人口起家的?而且之前一直从并州向外贩卖?”
“回大人,的确如此。只不过在地震后并州的路就堵死了。”
张启心想自己在任的时候没听说过此事啊,看来是前任知州的问题。
“那他们现在怎么把人贩出去的?”
郑一又道:“他们沉静了很久,这段时间才死灰复燃,据说他们还想走并州。”
“嗯?”
看见张启发狠的表情,郑一连忙跪下:
“据说他们已经接触过李大人,可他们万万没想到,下官已经盯了他们很久了,就在他们准备将人送到并州之前,我把他们一锅端了。”
张启的神情又缓和了许多:“做得好,待本官查明情况之后,必定上表朝廷,给你记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