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土拨鼠的松鼠 作品

第240章 考不进长安,那便杀进!(大唐历史)

“黄巢家境富足,其本人也较聪慧,五岁便可对诗,且其善于剑术,马术和箭法也不错,可谓文武双全。*0.0\暁`税^旺, .更_鑫+嶵*筷¨”

“黄巢的‘文武双全’可不是略通文武,而是有真材实料,他在武举考试中得了第一,也即是单论武,完全能做武状元。但黄巢有两大缺点,一、出身背景不够;二、形貌不太好!”

“长大后的黄巢几次参加科举,每次都满怀期望,但每次都名落孙山,哪怕他在武举中得了第一,也因为长得丑给刷了下来。”

蒙恬道:“这大唐科举是挑选有才之士,还是挑选美男子?”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挑选俊美的有才之士,在有才的人中选择俊美者,在俊美的人中选择有才者,在很多朝代都存在这种状况。

王翦笑道:“看似是两大缺点,实则是一个,黄巢出身背景不够。若其出身自那五姓七望,纵使形貌丑陋,也会被认为长相奇伟,有异人之状,如何会被黜落?”

李念笑道:“老将军所言极是,在后世也是如此,只要出身和钱财足够,纵使形貌差些,也会被人认为那是有特点。连续几次科举失利,黄巢已然明白科举这条路不是他能走得通的。”

“这条路看起来像是光明正大地敞开着,对所有有才之士开放,实则门后写着‘出身低微莫入斯门’、‘背景不深赶紧滚出’,横批‘丑拒’!这门是专为那些世家豪族、天潢贵胄所开,哪有黄巢这等人的一席之地。”

“黄巢看破了真相后,不再继续参加科举,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便离开了长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从质量上算不得多上乘,可气势十足,尤其会让人感到其中有一股凛冽的杀意,仿佛是黄巢在离开长安前,特意冷酷地回首看长安:今日你等让我科举不第,只能灰溜溜离去,来日我会亲自杀回,夺还一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黄巢丑,来日还长着呢!

“离开长安后,黄巢回到家乡,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贩卖私盐者多为亡命之徒,黄巢能成为其等首领,足可见其能力!但在此时,黄巢并未立即起义,有一位王仙芝的私盐贩子还在其前。”

“每逢王朝末年,常会天灾频发,大唐亦不例外,自咸通末年始,大唐各地频发水旱灾害,加之政治腐败、税赋沉重,大唐的百姓也跟其他王朝末年时没有区别,很难活得下去。!墈′书?君¢ ?冕′肺\粤`读!”

“人们当然不甘心就这么去死,他们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当到达临界,他们会做出一个选择:揭竿而起!”

“唐僖宗乾符二年,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与尚君长等人聚数千之众,于濮阳揭竿而起,攻城掠邑,陷曹、濮及郓州等地!”

李念讲到此,补了一句:“对于王仙芝起义的地点,也有史书记载其是在长垣起义。王仙芝起义后,黄巢觉得时机已到,很快也发动起义响应。”

“四方苦大唐久矣的百姓,争先投奔义军,仅数月,义军的人数便发展到了数万,攻掠十余个州。大唐朝廷虽政治腐败黑暗,反应迟钝,但对义军自然也不可能视而不见,尤其是义军乱窜,会威胁到一些节度使管控之地,有些节度使还将义军当作了可获取的功劳。”

“于是,大唐官兵开始平定义军。乾符三年七月,宋威大败王仙芝,宋威上奏王仙芝已死,擅自带兵马返回青州,大唐君臣皆向宋威恭贺,但过了几日,有州县上奏义军并未被消灭,还在。”

“唐廷又急忙给已经回家的士卒下令,让其等再次去平定义军,可士皆忿,思乱。反而是王仙芝、黄巢等人,趁着这点时间休整,并利用唐军不愿战的心理,跑到了河南,逼近郏城,不到十日破八县。”

“郏城离东都洛阳已不远,这让唐僖宗十分担忧,下令各道领兵阻止义军,并将义军歼灭。据史载,义军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便发展到三十万人,将唐廷官军打得顾此失彼。”

听到义军半年就发展到这么多人,冯去疾感叹道:“纵使此人数记载有所夸大,然半年间便有如此多人加入义军,可见唐室已何等不得人心。”

李念笑道:“这不能怪百姓不忠于唐室,而是唐室对不起他们,若非其等胡作非为,逼得百姓不能活命,如何会反?王朝灭亡岂可怪罪于民?说百姓起义作乱,实则官逼民反、朝廷逼民反!”

“百姓只是想要活着,他们有何错?若不能懂得百姓为何会反,从而进行修正,不过是再现历史轮回!”

“有人可能会认为太宗、高宗、前半生的玄宗让大唐兴盛,给大唐百姓带来了好生活,其等应该感恩,世世代代忠于唐室,纵使唐室腐败、胡作非为,也依旧要效忠。?艘^嗖·暁`说^徃¢ ¨埂*欣?最,全`”

“孰不知英雄人物固然伟大,然其等登临高位、铸造功业,均是得万千百姓助力,方使其等能有所成。否则仅凭其一己之力,如何能成事?是百姓成为其

麾下之卒,成为其治下之民,为其等承担徭役赋税,为其等种出粮食,织出衣物!”

“大唐之盛世,实际执行创造仍在于百姓,若非大唐百姓勤勉,如何有唐之盛世?大唐的百姓并不欠唐室!”

最后一句落下,始皇等都看向李念,这句话其实也可以改为大秦版:大秦的百姓并不欠秦室!

看似是在说大唐,这小子实际是又在提醒他们,不要因为站到了高处,便忘了根基于何处。

李念又道:“然而就在义军做大做强时,王仙芝和黄巢分道扬镳了,原因是蕲州刺史裴渥不能抵挡义军,便答应为王仙芝、黄巢等上表求官。”

“像王仙芝、黄巢这类人,其等并非是真要为民请命,起义造反只是因其等不能上位罢了,若授予其等心中所想的官职和赏赐,很有机会将之招安。这种事在宋较为常见,起义造反受招安,这可比黄巢考科举来官快!”

“但不知是唐廷瞧不起义军,还是唐廷故意为之,在得到裴渥上书后,唐僖宗给王仙芝赐赏封官,黄巢却没得到赏赐。王仙芝听到自己被封为左神策军押衙,十分欣喜!”

“可一边的黄巢看着王仙芝得了官,自己却没有,那哪能乐意?他多次考科举不成,现在造反受招安还没他的份,他这反不白造了?”

“黄巢于是斥责王仙芝,‘君降,独得官,五千众且奈何?丐我兵,无留。’,还当场打了王仙芝一拳。王仙芝眼看自己犯了众怒,不敢接受唐廷的任命,下令劫掠蕲州唐军。但这依旧不能阻止义军的分裂,黄巢和王仙芝各领义军分兵。”

“因为这件事,让唐廷在黄巢心中的恶劣形象变得更差,也为后来之事埋下伏笔。乾符五年二月,王仙芝所率领的义军为唐将曾元裕所破,王仙芝战死,其麾下分为两部,其中一部与黄巢于亳州会师。”

“众将推黄巢为王,号称‘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

听到这个奇怪的将军封号,蒙恬道:“这‘冲天大将军’之称应和黄巢那首诗相关,‘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果真是想杀回长安!”

李念点头道:“当是如此!但黄巢的起义领兵之路也非一帆风顺,乾符五年,黄巢屡遭败绩,进兵襄邑、雍丘,为滑州节度使李峄所阻;攻打叶城、阳翟,想进攻东都洛阳亦受阻碍;攻打新郑、郏、襄城、阳翟,又被崔安潜逐退。”

“黄巢大为沮丧,诣大唐天平军乞降,他这次主动投降倒得了个官,被唐僖宗授为右卫将军。可惜此时的黄巢已不是之前的黄巢,他已经自立为王过,哪会甘心真投降于唐廷?”

“在撑过了沮丧的时光后,黄巢很快便再度起兵叛唐,于乾符六年三月,率军进入福建,陷福建诸州,甚至从福建入广,将广州围住。”

“但黄巢未立即攻打广州,反而想让被困在广州城内的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为他向唐廷上书,求表为天平节度使。”

冯劫笑道:“黄巢这不是想投降唐廷,是想以此为自己谋利,其计若成,对唐廷危害更大,唐廷中人但若不傻,当不会答应!”

李念道:“黄巢是想通过唐廷得具法理,此事若成,他便不是叛军,而是唐军一员,身份变换,会让其更方便去做许多事。如当时的一些人才,或许不会投靠叛军,但却会投在一大唐节度使麾下。”

“可惜黄巢的谋划给看破,认为不能让黄巢担任天平节度使,黄巢不甘心,又请求任安南都护、广州节度使。然而还是被驳回,给了黄巢一个‘率府率’的官职,这个官职的全称为‘太子右卫率府率’,掌管护卫太子的禁军。”

众人一听,当即便懂了,这根本就没想给黄巢官职,纯粹是想恶心黄巢,黄巢这种反贼,怎么可能跑去给太子当禁卫统领?

王贲笑道:“给这官职,黄巢得知后,必定大怒!”

李念也笑道:“他们其实就是想恶心黄巢,“我们官职给你了,但你没种敢来,那就是你的问题了,可怪不得我们”,但他们没想到黄巢真来了!”

“见到册封诏书后,黄巢当即大骂,急攻广州,一天便攻破广州城,生擒李迢。黄巢此时也知道他和唐廷已无回还余地,他自号‘义军都统’,发布檄文要入关,并指出唐廷各种弊缺,宦竖柄朝,垢蠹纪纲,诸臣与中人赂遗交构状,铨贡失才,要是他治理天下,当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

“时任宰相的王铎自请讨伐黄巢,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南面行营招讨都统,率诸道兵进讨。但王铎不是黄巢对手,其所作布置被黄巢所破,十余万唐军被杀,尸体投到江中,江水都为之堵塞。”

王翦摇头道:“黄巢之势已成,纵使稍后能将其击败,也会元气大损,而唐本已困顿……”

“但黄巢马上又败了,其在占据荆南后,想要继续攻取王铎,被江西招讨使曹全晸与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用计击败,此战让黄巢损失惨重,史载俘获十之有八。若继续追击,黄巢有可能全军覆没,可刘巨容放了黄巢一马。”

“其曰:‘国家多负人,危难不

吝赏,事平则得罪,不如留贼冀后福。’于是停下不追,让黄巢得以喘息,重新整军攻入鄂州。”

这刘巨容也是个人才,养寇自重,但也可看出唐廷那时的信誉有多低,自家节度使都说“国家多负人,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不愿意信任朝廷。

“之后的黄巢虽仍是胜败皆有,但于总体而言,胜胜于败,其势在不断增强。广明元年十一月十七日,黄巢率军进入洛阳,这座大唐东都终于被黄巢拿下,但黄巢并未在洛阳久留,他的目标很明确,考不进长安,那就杀进长安!”

“广明元年十二月三日,听闻黄巢兵将至,百官纷纷奔逃,唐僖宗也在五百神策军的护卫下逃亡咸阳,逃得很急,诸多妃嫔宗室都未带,只带了福、穆、潭、寿四王与一二妃嫔。这又是一次大唐的皇帝丢弃国都而逃!”

“十二月五日,黄巢真的来了,因为黄巢势大,且皇帝和一些重臣都已逃,黄巢没遇到任何抵抗,便顺利进入了长安。自己又一次踏足长安的土地,也不知当时的黄巢是如何想法?”

“或许还真想着与其科举考进长安,不如领兵杀进长安,从乾符二年起义到广明元年十二月杀入长安,黄巢花了五年半的时间,这可能真比他一直参加科举容易!”

李念笑道:“黄巢的想法心情如何,不好确定,但长安的世家公卿门心情肯定不咋样。被他们瞧不起、踩在脚下的一个私盐贩子,竟真杀进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