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主编室内。
主编研读了两位编辑递过来的作品,眉头顿时舒展了起来。
这两部作品虽然只能称得上是中规中矩,毕竟是出于名家之手,自带光辉,也许能跟《钟山》掰掰手腕了。
“老刘,老张啊,咱们期刊社还得多亏了有你们这些老编辑,在关键时刻,能够顶上来。”
得到主编的赞赏,两位老编辑互相对视一眼,都谦逊的笑了笑。
“主编,我们是从困难时期就来到咱们期刊社的老员工了,早就把期刊社当成了自己的家,怎么可能不尽心尽力。”
听到这话主编笑了笑。
他非常清楚这两部作品的来历,只不过“挪稿子”算是行规了,也不便多说什么。
“这马上到月底了,你们这个月的奖金涨两成。”
听到这话,两位老编辑顿时高兴了起来。
作为期刊社的编辑,工资只有五六十块钱左右,虽超过了工厂里的工人,但也算不上很多。
每个月的奖金就成了收入来源的大头,按照他们的级别,现在每个月能拿到三十块钱的工资,涨两成就是额外增加六块钱,岂能不高兴?
“主编,太感谢您了。”
就在这时候,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看到推门进来的是周学园,主编感到有些奇怪:“周编辑,你有事儿吗?”
“主编,我刚接到了一份投稿,觉得挺不错的,拿来给您过过目。”
听到这话,主编点了根烟说道:“这一期已经满了,你挪到下一期去,等阵子再拿来吧。”
“不是,这稿子有点不一般。”周学园见主编不感兴趣,连忙说道。
旁边的两位老编辑不乐意了。
这个小编辑也太没眼力见了,这一期的已经满了,要是这稿子刊登的话,就得剔除一篇来,这不是不给他们面子嘛?
张编辑笑了笑说道:“主编,您别生气,小周呢是年轻人,工作积极,这是好事儿。您千万别批评他。”
这话看似是在帮着周学园,其实是在警告他。
作为一个小编辑,就得有小编辑的思想觉悟,就算是有什么好稿子,也要服从大局。
周学园在期刊社工作了好几年,早就不是当初的愣头青了,要是换成别的作品的话,这会肯定已经让步了。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
“主编,这稿件是京城大学刘教授推荐来的,您一定要看看。”周学园无视张编辑,径直走过去,把稿件摆在了桌子上,自己则站到了一旁。
这场面有点逼宫的味道了。
张编辑的脸色微微一变,就要斥责周学园不懂规矩。
“老周,刚才你也说了,小周工作积极,咱们要多鼓励。”主编脸色却没有变换,拦住了张编辑。
“是是是...”张编辑只能尴尬的笑笑,心中已经开始盘算了,等会要找机会审阅一下这份稿件,顺便挑出一点毛病,让这年轻人知道什么叫做天高地厚。
至于能不能挑出毛病,张编辑并不担心。
文无第一....只要是文学作品,还能没有毛病吗?
这边主编已经拿起了手稿。
“活着?”
他脸色微微一动,捧起手稿细细看了起来。
主编最开始的时候还比较淡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脸色越来越严肃了。
张编辑心中感觉不对,小声问道:“主编,这稿子怎么样?”
“噤声。“
主编被打扰了,毫不客气的训斥了一句。
张编辑心中一跳,连忙闭上了嘴巴。
足足半个小时后,主编才算是合上手稿,手指在手稿上敲了敲:“把这篇稿件放在下一期《收获》的最前面吧。”
此话一出,张编辑的脸色骤变。
要知道稿件越靠前,就说明越重要。
特别是....现在多出一篇,那他刚才推荐的那篇,是不是要被拿掉呢?
“主编,这稿件就那么好吗?”张编辑有了刚才的教训,这会也不敢大声说话了。
“像这种级别的文学作品,已经很难用好,或者是不好来形容了......”主编知道张编辑可能有些不服气,将手稿递过去,“老张,你也是老编辑了,自己看一下吧。”
张编辑接过手稿,翻了几页,脸色瞬间变化了。
刚才他还打定主意,要想法挑出一些毛病来,阻拦这稿件刊登在期刊上。
现在这想法已经消失了。
为什么?
他作为一个老编辑,瞬间意识到了这份稿件正如主编所言,是“这种级别的文学作品”。
金子的光彩是没办法遮掩的。
如果他现在一味阻拦,将来肯定会成为文坛上的一件趣事。
“主编,我也认同您的意见,不过这一期的稿件已经满了,这样吧,我推荐的那份先撤下来,我会同陈老商量的。”张编辑脸色变了几变,最终咬了咬牙作出了决定。
主编对这个决定并不感到意外,站起身:“就这么决定了....这样吧,由我亲自给这篇小说提个序.....这是我的光荣。”
听到这个,两个老编辑都倒吸了口凉气。
主编是国内著名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很多作品以能得到他的评价为骄傲,现在主编竟然主动提出做序,这还了得?!
“主编,没有这个必要吧....”张编辑拿着手稿说道:“这篇作品确实称得上是优秀作品,只是....”
主编打断了他:“老张啊,我现在可以大胆的做一个预言,这本小说能够成为国内文坛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张编辑即使已经觉得这部作品很好,还是没有想到,竟然好到这种程度。
只是做序需要得到原作者的同意,主编翻到前面,看到作者的名字有些陌生。
“李铁锤?咱们国内文坛好像没这号人吧?”
“主编,据刘教授介绍,这是他一个学生,目前就读于京城大学文学系。”周学园连忙解释。
“只是个大学生?实在是了不得啊。”主编啧啧两声,将手稿收好,看向周学园:“小周同志,既然这份稿件是投给你的,就由你去联系一下....不,不要通过电话联系,你亲自去一趟京城,找到这个李铁锤,跟他好好的谈谈。”
所谓的谈谈,除了要谈做序的事儿外,更重要的是要拉关系。
看来主编很看重这个李铁锤啊....周学园腹诽两句,立刻答应下来。
对于期刊社的编辑来说,出差是好活儿,等于是拿着期刊社的经费游山玩水。
考虑到还有一周时间,稿件就要刊登在期刊上了,周学园也不敢耽误时间,从财务室领取了出差经费后,便乘坐上了前往京城的火车。
两天后,周学园顺利抵达京城。
靠着自己《收获》期刊编辑的工作证,一路畅通无阻来进到京城大学内。
看着校园内来来往往的同学,周学园恍惚又回到了数年前。
那时候他也跟这些学生一样,充满了理想,认为自己将来一定能够成为国内文坛的名家。
结果....在现实面前,所有的理想都化为了飞灰,每天不得不在不知所云的稿件中奔波。
好在这次总算是发现了一颗明珠,要是拉好关系的话,将来他也能成为资深编辑。
正唏嘘着,一个打扮得非常精神的学生凑了过来。
“哎吆,这不是我的周哥,周大编辑吗,您回来也不告诉我一声,我好组织学生会的同学,迎接您啊。”
看到来人,周学园愣了下才认出那人是刘克。
“刘克,几年没见,你变化挺大的。”周学园对刘克的印象并不好。
刘克也是中文系的,不过读的是汉语言专业,日常爱好写一些诗歌之类的。
那些诗歌都太酸腐了,只能骗一些小姑娘,但是,刘克却不知足,借着刘教授的关系,跟周学园搭上关系后,数次想请周学园帮他刊登诗歌。
周学园告诉他,《收获》是严肃性文学期刊。
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刘克的诗歌水平不够,达不到杂志社的要求。
但是刘克却自认为自己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诗人,只是没有人注意到罢了,三天两头给周学园投稿。
“周哥,你回来的正好,我刚写了几篇新诗歌,还参加了系里面的文学评奖,刘教授对我这些诗歌的评价很高,来,我给你看看。”
说着话,刘克就冲后面的一个同学喊了一声:“小孟,赶紧回宿舍,把我放在抽屉里的笔记本拿过来。”
“好”小孟应了一声,就要回宿舍。
却被周学园给拦住了。
“刘克,今天我真没时间,要不改天吧。”
“周哥,不给面啊,你就算是忙,能有多忙?”刘克不高兴了,只不过面对周学院,他也不敢发火。
周学园没办法,只能解释了自己的来意。
“什么?《收获》那边看中了一篇投稿?还是京城大学文学系的?”刘克愣住了:“这就怪了,现在文学系这边没有出什么人才啊,至少他们的水平都远不如我!”
刘克眼睛一转:“周哥,刘教授很忙,这点小事就不用打扰他了,你把那人的名字告诉我,文学系里所有的人我都认识。”
“那人的笔名叫李铁锤。”
“李铁锤....这个名字怎么那么熟悉呢?”刘克总觉得这名字在哪里听过,还给他一种不好的感觉,但是怎么也想不起来。
这时候,刘静带着周筱梦吃完了午饭,从食堂过来。
周筱梦听到有人喊李铁锤的名字,下意识的看向这边。
刘克看到周筱梦,猛地想起了什么:“我,我知道是谁了!”
“谁?”
“那人是周筱梦的丈夫....”话说一半,刘克感觉到不对:“周筱梦的丈夫好像是个从农村来的社员,他懂什么文学啊!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
听到李铁锤竟然是个社员,周学园也感到奇怪。
国内的名家中确实有一些是社员出身,但是他们后来都经过学习和培训,才成为名家。
“周筱梦同学就在那里,咱们询问一下就清楚了。”
周学园快步走到周筱梦跟前。
“这位同学,你知道一篇名为《活着》的小说吗?”
“啊,那,那不是我交上去的那篇吗,怎么了?”周筱梦感到惊讶。
周学院见这事儿有眉目了,连忙介绍了自己的身份。
当得知对方是《收获》杂志社的编辑时,周筱梦惊得眼睛瞪大瞪圆。
刘静在旁边也忍不住吞咽口水:“《收获》杂志要看到李铁锤的小说了,我滴乖乖啊,这家伙还真是走了狗屎运。”
听到这话,周学园问出了关键的问题:“到底谁是李铁锤?”
刘静感觉到这里面有误会,走上前,把事情的原委解释了一遍。
“李铁锤是周筱梦同志的丈夫,他是供销社里的领导,写了一篇小说,正好咱们文学系要评奖,我就建议周筱梦把这篇小说递到了系里面。”
“这么说李铁锤是作者的本名,他不是文学系的学生,而是一个以前当社员,现在当供销社领导年轻人。”
刘克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无论李铁锤的那份职业,都跟文学没有关系。
刘克也说:“这肯定是误会,我见过那个李铁锤,人壮得跟头牛一样,还想当作家,怎么可能呢。”
“周哥,你肯定是搞错了,这么着吧,那篇稿子你先别用了,把我的诗歌拿去,到时候肯定能大杀四方。”
听了刘克的话,周学园淡淡的说道:“事实上,李铁锤的稿子已经通过了主编的审核,主编还要亲自做序,我这次来就是跟李铁锤同志谈这事儿。”
“.........”刘克闻言呆愣在了原地。
他的脸一会红,一会黄,一会绿,就跟尼玛红绿灯差不多。
身后的小孟偷偷的撇嘴,刚才你还看不起人家是社员,现在呢?
要不说刘克能成为学生会干部,还是有本事的。
他突然拍了拍脑门子:“哎呀,要下雨了,我得赶紧回宿舍收衣服。”
说完,他一溜烟的跑了。
周学园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陷入了沉默之中。
下午,清水镇供销社跟往日一样平静。
随着新规章制度的实行,供销社内再也没有发生过殴打顾客的事件了,售货员们也都非常和气。
这时候,一个身穿中山装,戴着眼镜的年轻人走进了供销社内。
售货员看到他四处打量,热情的打招呼:“同志,你是外地人吧?我们这边最有名的土特产就是板栗了,要不要来一点?”
“板栗?供销社卖这个吗?”周学园感到奇怪,在他的印象里,供销社销售的都是日常用品、副食之类的,很少有农产品。
他扭头看去,柜台后除了板栗外,还有山枣、山核桃、野蘑菇等山货。
售货员笑了笑解释道:“在全国也就我们一家供销社出售山货了,这是我们供销社主任通过山货贸易公司收购来的,保证质量。”
“你们供销社主任....是不是叫做李铁锤啊?”
“是啊,您认识我们主任吗?”
周学园暗暗松了口气,李铁锤,总算是找到你了。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