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牛恩久将这份调研报告反复阅读两遍后, 摘下了眼镜。
“叶厂长的报告用心了,有很多内容值得拿出来探讨。但是,关于原料基地的事情, 我还是要解释一下的。”
“59年那会儿全国的工业生产轰轰烈烈,咱们当年生产各种罐头4900吨, 是建厂以来的最高产值。那年厂里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原料短缺, 当时咱们就有过打造原料基地的想法, 而且也跟市里申请了种植用地。”
“不过,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市里要优先保证粮食供应, 这块地就没有批下来。”牛恩久说, “这些年咱们一直跟公社合作顺利, 也就没再考虑搞原料基地了。”
陈谦是生产副厂长, 对此很有发言权。
“这几年的生产任务减少,公社为咱们供应的蔬果, 基本能满足咱们的生产需要, 其实没必要另外搞果蔬基地增加人力成本。”
“这话我不同意啊, ”蒋文明反对道, “叶厂长提到的这个办法, 非常符合咱们厂的实际情况。咱们与公社签的那个承包合同, 对生产队的约束太低了。遇到品质特别次的原料, 人家只用一句看天吃饭就能把咱们打发了。生产队将主要精力放在粮食种植上, 伺候菜地和果园就是捎带手的事,产量和品质全看天意, 这怎么能行!”
近郊的几个公社,除了为食品厂提供蔬菜,还要为市果品蔬菜公司供货, 解决市民的日常吃菜问题。
蒋文明包干的酱菜车间,也是使用蔬菜的大户。
那些奇形怪状,歪瓜裂枣的萝卜、黄瓜、芥菜、雪里蕻,全被分配来他们酱菜车间了。
王士虎不赞同道:“成立原料基地,不但需要从市里拿地,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罐头车间刚被烧了,有那搞原料基地的钱,还不如用来买设备。在罐头生产方面投入这么多钱,那其他业务还要不要发展?”
“我昨天刚从市里开会回来,今年的月饼要退出高价行列了,前两年是3块钱一斤,大多数市民吃不起,今年中秋节,月饼要调回平价8毛5一斤。市里给咱们下了生产20万斤月饼的任务,保障中秋节的月饼供应。七月就要开始采购原料,筹备生产。要是把现金全都投到原料基地上,会不会影响月饼的生产?”
叶满枝摩挲着钢笔在心里说,2比2。
她和蒋文明支持打造原料基地。
陈谦和王士虎反对。
大家的立场其实挺鲜明的。
她跟蒋文明分别包干罐头车间和酱菜车间,厂里要是投建专业的原料基地,对这两块业务肯定是有益的。
而另两位的分管工作与蔬菜水果没啥关系,自然不想让他们占用厂里的现金。
尤其王士虎。
他既是技术副厂长,又是糕点技师,庆芳斋食品店并入第一食品厂之前,他是庆芳斋的经理,有一手制作糕点的好手艺。
月饼退出高价糕点行列,为中秋加大供应,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绝不可能允许其他事情影响月饼的生产。
针对叶满枝拿出的这份调研报告,几位副厂长探讨得挺激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盘算,每个人也都能给出合理的理由。
厂里的现金流就那么多,到底如何分配,还得听厂长牛恩久的。
经过几番讨论和争执以后,牛恩久放下茶杯说:“首先要肯定叶厂长这份调研报告的价值,叶厂长对罐头车间的问题,剖析得很全面。尤其是罐头车间干半年歇半年的情况,应该尽快引起咱们的重视。”
“咱们从重机厂引进了两套罐头设备,其中一套是生产午餐肉的。既然有了设备,那就没有让它闲置的道理。广州那边的交易会刚结束,我这两天打算往北京跑一趟,亲自去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为咱们厂争取午餐肉的出口订单。”
“生产肉类罐头,原料是关键,总公司分配生产任务的时候,也会考虑当地的原料供应能力。所以,我的意见是,蔬果基地的建设暂缓,毕竟已经跟公社签订合同了,今年的原料供应无忧。咱们先办个小型农场养猪,规模不用太大,暂时先养五十头左右,说明咱们有这个生产条件,让总公司看到咱们的信心和实力。要是以后有了固定订单,咱们再扩大养猪场的规模。”
闻言,叶满枝立即附和道:“还是厂长的办法好!先抓主要矛盾,拿到午餐肉订单才是关键!”
另外三个副厂长:“……”
秘书出身的人,都是拍马屁高手。
叶满枝笑眯眯道:“办养猪场这事我有经验,光明公社那个养猪场就是我在任时建起来的。近几年市里关了好几家小型养猪场,咱们可以找一家距离最近的,跟市里申请过来。场地是现成的,开销大头是买猪崽,预计一千五百块就能将养猪场建起来,不影响其他业务的生产。”
一千五对食品厂这种规模的工厂来说,不算是特别大的支出。
其他副厂长没必要为了一千五百块反对牛恩久的决定。
见会议室里再无人发言,牛恩久一锤定音道:“那行,我这两天跑一趟北京,为厂里争取订单。叶厂长负责养猪场的建设,尽快安排停工的职工去养猪场工作。”
*
凡事没有一蹴而就的,能争取到一个养猪场,已经达到了叶满枝的心理预期。
食品厂的业务杂,各位厂长分管的工作也多,好处不可能全被她占尽了。
先把养殖基地搞起来,种植基地可以徐徐图之嘛。
返回办公室以后,叶满枝先联系了人事科长,为养猪场招聘场长。
她上任以后,与财务科和供销科的工作往来比较多,从没单独接触过人事科长。
朱科长被请来办公室的时候,心里还在犯嘀咕。
这新来的副厂长怎么还开始插手人事问题了?
叶满枝向他透露了厂里要开办养猪场的消息。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养猪场想办得红火,得找个合适的负责人。朱科长,麻烦你尽快帮养猪场物色一个场长。”
她停顿片刻,觉得养猪场场长似乎不太威风。
一般人恐怕不愿意从国营工厂转去养猪场。
她又改口说:“招聘的时候,别说招养猪场场长,就说咱们招的是养殖基地经理。”
朱科长:“……”
经理听上去确实比场长高级一些。
叶满枝继续道:“咱就不用对外招聘了,先在食品厂内部选拔。全厂各车间,班长以上,有管理经验的同志,均可报名。”
朱科长边记录边问:“有什么具体要求吗?”
“经理需要有一定的养猪经验,熟悉牲畜禽类习性,可以长期在近郊工作生活,初中以上学历,年龄和性别不限。同等条件下,罐头车间的同志优先,党员优先,复员军人优先,军属烈属优先。”
朱科长手中的笔尖悬停一阵,委婉道:“学历要求会不会太高了?”
虽然对外说是养殖基地经理,其实本质还是养猪场场长。
会养猪才是最主要的。
食品厂招工的最低门槛是高小毕业,要是将学历定为初中以上,可能会刷掉一大批人。
“初中学历并不高,”叶满枝说,“养猪也是讲科学的,经理不但要识文断字,还得能接受新的科学知识,会写相关的工作报告。就按这个要求招人吧,厂里要是没有合适的,再对外公开招聘。”
朱科长点头答应下来,见她没有其他要求了,便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没多久,周如意敲门进来汇报道:“朱科长直接去了牛厂长那里。”
叶满枝点点头。
党管人事,牛恩久兼任党委书记,人事科直接对厂长负责。
能在人事科长的位子上坐稳的人,肯定是牛恩久的心腹。
叶满枝对自己的位置很清楚,她没想染指人事,这次招聘养猪场场长只是工作需要而已。
牛恩久不至于在这种事上跟她计较。
果然,次日一早,这份招聘启示就贴在了各大车间门口,以及厂食堂门口的布告栏前。
工人们围在告示前热烈讨论。
“这养殖基地是干什么的啊?经理相当于厂里的什么职位?”
“估摸是养猪牛鸡鸭的,没见这上面要求熟悉牲畜禽类习性嘛。经理可能与车间主任差不多吧?总不能跟厂长一个级别,哈哈。”
有人说:“那养殖基地不就是养猪场,养鸡场嘛!好不容易吃上了商品粮,要是去当了经理,岂不是又回农村了?”
另一人说:“回农村怎么了?你这个思想苗头可不对!再说,人家要招的人至少得是个班长,咱都不符合条件!”
由于叶满枝对经理人选提了很多要求,不但要有初中文化,还搞什么党员、复原军人、军属烈属优先。
让这个职位看起来像个抢手的香饽饽。
所以,自打告示贴出后,不少职工都很关心经理的最终人选。
告示贴了两天,共有七人报名。
根据招聘条件,人事科提名了一男二女,共三人,分别是制罐车间、罐头车间、面包车间的班长。
三人曾经都是农村户口,有过养猪经验。
与三人分别谈过话以后,牛恩久问:“叶厂长觉得谁比较合适?”
“我比较看好罐头三车间的戴先花同志。”叶满枝说,“咱们还要组织罐头车间的工人去养猪场劳动,找个熟悉人头的当经理,更方便行事。我与戴班长接触过几次,她性格挺爽气的,在车间的人缘很好。而且她还是党员,养猪场搞起来以后,可以直接成立党支部。”
人事科的朱科长说:“戴先花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但是有一点,她学历还不太够。招聘条件上,要求初中以上学历,戴先花是高小毕业,最近正在读区里组织的成人夜校,毕业后相当于初中学历,但还有一年才能毕业。”
叶满枝问:“既然她不符合学历要求,人事科为什么将她放进名单里?”
朱科长答:“戴先花的嫂子是向前公社的妇女主任。”
叶满枝和牛恩久:“::::::”
牛恩久直接拍板说:“三人条件都差不多,戴先花同志主动学习,提高学历,说明这位同志很上进,学历早晚都能拿到,咱们可以在这方面放宽一些要求。叶厂长觉得呢?”
“我听厂长的。”叶满枝颔首。
食品厂相中的几个被关停的养猪场中,有一个就在向前公社境内。
想要拿到这些荒废养猪场的使用权,不但要有市里点头,公社的配合也很重要。
熟人好办事,戴先花的嫂子在向前公社当妇女主任,好歹能有点面子情。
于是,在党委班子会议上,通过了对戴先花同志的任命以后,戴经理就正式走马上任了。
乍然从车间小班长变成养殖基地经理,戴先花还不太适应。
刚接到任命,她就连忙跑来了叶满枝的办公室,询问自己的具体工作。
“戴经理,当经理跟你当班长差不多,就是组织大家劳动生产,向厂里汇报生产情况。”叶满枝笑道,“你目前最主要的三个工作,一是拿下向前公社东风养猪场的使用权。厂里已经向市里提交申请了,你到时候负责去向前公社接收场地就行。二是组织动员一个车间的工人,去养猪场参加劳动。三是购买猪崽。”
戴先花想了一阵说:“叶厂长,其他的还好说,就是动员大家去农场干活,可能不太容易。”
大家都是国营工厂的工人,有几个愿意去农场养猪的?
叶满枝笑道:“那我请几位车间主任配合一下你的工作。”
罐头车间一共有四个,目前只有一个车间在生产糖水樱桃,其余三个车间轮流在工地上搬砖。
叶满枝下午往车间跑了一趟,召集三个车间的主任、副主任开了一个工作会。
“不知大家都听说没有?咱们厂即将恢复肉类罐头的生产,等咱们从总公司拿到出口订单以后,会先组织一个车间的工人生产午餐肉。”
“听说了。”几位主任颔首。
“咱们罐头业务的复工是分批次的,厂里目前的安排是,先分出一个车间熟悉午餐肉生产线的使用,拿到订单以后,咱们就立即开工。”
“另一个车间的工人,暂时去向前公社的养殖基地劳动,将咱们的养殖基地尽快办起来。最后一个车间,留在厂里继续搞厂房建设。”
话落,四车间的主任反应极快地举手说:“叶厂长,我们四车间有过生产肉类罐头的经验,之前出口给苏联的大部分肉类罐头都是我们生产的!我们四车间一定能够完成午餐肉的生产任务!”
叶满枝当即拍板说:“那就先由四车间负责午餐肉生产吧,最近一段时间先组织大家熟悉生产流程和设备。”
二车间和三车间的主任:“……”
这也太快了,都不给人反应和争取的时间。
三车间的副主任在主任脚上碰了一下,连忙抢先说:“叶厂长,我们三车间已经培养了一批建筑熟手,一定能配合建筑队的同志,将厂房建设工作做好!”
三车间的主任回过神来说:“对对对,我们一定……”
听他拍胸脯表态一番,叶满枝顺势道:“行,既然三车间主动请缨,那就让三车间留在工地上搞建设吧。”
见状,反应总是慢人一步的二车间主任叹气道:“叶厂长,不是我们推脱。但是,让大家去养猪场养猪这事,真的不行,工人们要闹情绪的!”
“侯主任,我知道你的顾虑,不就是怕去了养猪场就回不来嘛!”叶满枝没啥气质地翻个白眼,“各位同志,厂里养猪也是要考虑成本的。一个工人的工资二三十块,怎么可能将几十上百号的工人放到养猪场里?”
“之所以让一部分工人去养猪场,一是因为厂里没有复工,暂时安排不了那么多岗位,二是因为养猪场初建,正需要大量人手。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咱们尽量使用自己人,就不对外招工了。”
“但是这种状况顶多持续两三个月,等到设备到位以后,大家必须返厂恢复生产。至于养猪场那边的养殖工作,咱们可以从生产队借几个人。生产队社员比咱们会养猪,而且还不用开工资,到时候生产队负责记工分,咱们只要将猪粪送给生产队浇地就行了。”
与需要花钱的化肥相比,免费的粪肥显然更受生产队欢迎。
城里各单位的旱厕都是承包给各公社和生产队的,而且必须是有门路有关系的生产队才能拿得到。
叶满枝将侯主任单独留下来,低声道:“如果有家庭确实困难,不适合去养猪场劳动的同志,咱们不要强求。养猪场那边至少要留四十人,剩下的人仍留在工地盖厂房。不过,去养猪场劳动的同志,每天会有五分钱的交通补助。”
听说还有交通补助,侯主任心里稍稍放松了些。
养猪场离市区不算特别远,步行不到一小时。
职工们要是能把交通补助省下来,每个月能有一块五的额外收入。
一块五不多,但是好过啥也没有。在农场和在工地都是劳动,总有人会为了这一块五报名的。
*
叶满枝将养猪场的工作交给了新任经理戴先花,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再有几天就要参加“五一”环城赛跑了,叶满枝打算临时抱一抱佛脚。
下班以后,她先去厂门口的糖水站,打了今天的樱桃糖水,然后颇有雄心壮志地打算一路跑回家去。
不过,叶厂长觉得自己身上负重太多,鞋子也不合适,所以,吭哧吭哧跑了两站地,就跳上了回家的公共汽车。
她昨天还在家里吹过牛,这次参加环城赛跑,一定摘回一块奖牌。
结果今天只跑了两站地,她就喘不上气了。
回家躺在大床上,叶厂长特要强地说:“不行,我明天要轻装上阵,正式试跑一次!从咱们家跑去军工大院!”
吴峥嵘瞅瞅她通红的脸蛋,吐槽道:“你能从咱家走到军工大院就不错了。”
叶满枝:“……”
她不信邪!
次日是周末,她一大早就换上运动胶鞋,从家里出发了。
目的地——娘家。
吴峥嵘骑着挎斗摩托车跟在她附近,挎斗里装着翘腿喝糖水的吴玉琢,以及送给常月娥的两包糕点。
“妈妈,你加油跑呀!”吴玉琢大喊,“我已经跟幼儿园的小朋友说好了,到时候把你参加跑步比赛赢的奖牌,借给他们看看!”
叶满枝:“……”
吴峥嵘没憋住,笑出了声,帮跑不动的媳妇找个台阶下,“距离正式比赛没几天了,你还是适度运动,留点体力吧。”
“还是吴博士有经验!我确实得把体力留到正式比赛那天,今天就跑到这里吧。”叶满枝忙顺坡下驴,满头大汗地跳进挎斗里,抱着闺女指挥道,“吴博士,加快速度,前进!”
第二次试跑再次中道崩殂了。
一家人骑车回了军工大院,车子还没停稳,吴玉琢就扯着嗓子招呼正在楼下弹玻璃球的“车车哥”和“球球哥”,让两个小哥哥一起来坐车。
叶满枝将位置让给两个侄子,留吴大博士带着三个小豆丁去街上兜风,她自己则提着两包糕点上楼去了。
瞧见闺女回来了,常月娥赶紧将人拉进自己屋里。
“常厂长,啥事啊?神神秘秘的!”
“我给你看个东西!这是你五哥昨天给我的,让我问问是不是你们厂里的。”
常月娥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瓶苹果罐头。
玻璃瓶上光秃秃的,并没有商标罐贴。
但第一食品厂的罐头盖子上都印有统一的商标标识,所以叶满枝打眼一看就能确定,这罐头是食品厂生产的。
厂里最近并没有糖水苹果罐头的生产任务,罐头的保质期一般在两年左右,这瓶苹果罐头应该不是近期生产的。
她在马口铁上找了一下标号,6402261,这串数字的意思是1964年2月26日,由1班生产。
望着那一行小字,她心里没来由地一紧。
2月26号,是2.27那场大火的前一天。
叶满枝收起脸上的轻松神色,问:“妈,这罐头瓶子上的罐贴呢?被谁撕下去了?”
“没人撕,你五哥给我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常月娥小声道,“他说自由市场上有人在卖这种罐头,八毛钱一瓶,全都没有罐贴,库存好像还不少呢。”
鹿子草 作品
150 第 150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