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国庆节早上, 晨光熹微中,整个家属院都忙碌了起来。
叶满枝难得起个大早,第一件事就是跑去隔壁喊闺女起床。
她家小崽也要参加国庆游行, 今天可不能迟到了。
可是,房门打开, 里面空无一人。
她提高声音问:“吴峥嵘!咱家有言呢?”
“天没亮就被儿童团的小朋友喊出门了, ”吴峥嵘系好衬衣扣子, 冲窗外扬了扬下巴, “在外面排练呢。”
“……”
叶满枝随意披了件外套,推开大门便走了出去。
家属院的布局是“非”字型的, 她走出自家所在的岔路, 很快就在主路上见到了一个娃娃兵方阵。
一群小孩子正在大孩子的带领下挥舞着小彩旗。
吴玉琢起得早, 头发没梳脸没洗, 连外裤都没套,只穿着绒裤就跑出来训练了。
而且站在方阵的最后一排, 最后一个。
人家队伍是按照身高排队的, 她年纪小, 站在最后实属正常。
但叶满枝隐隐担心她的小短腿跟不上前面的步伐, 万一掉队走丢了咋办?
不过, 她的担心明显多余, 儿童团游行队伍的花样还挺多的。
人家是组字方阵!
吴玉琢没一会儿就窜到前面去了。
叶满枝与几个家长一起站在马路边看热闹, 直到儿童团的排练结束, 才牵着闺女一起回家。
一进门,她就跟吴峥嵘夸道:“咱家有言表现得可好了, 儿童团的准备也挺充分,他们那个队伍是能变换队形的,走着走着就变成了一个‘干’字, 大干快上,干劲儿十足,还挺有意义的。”
吴玉琢竖着耳朵听妈妈夸奖自己,前面都挺好,听到后面的话,她急忙解释说:“妈妈,我们的队形不是‘干’字,是‘十一’!”
叶满枝:“……”
吴峥嵘不厚道地笑出声,胸腔都跟着震动起来。
叶满枝气恼地瞪他一眼,笑什么笑!
有本事你来夸!
她看到那个“干”字以后,心里还有点疑惑,挖空心思才想出一句“大干快上”来表扬闺女。
吴玉琢被哄去洗漱吃早餐了,吴峥嵘看着没词硬夸的叶厂长,唇角的弧度一直没能落下来。
“再笑就迟到了!”叶满枝在他腰上拧了一把,又难得贤惠地拿了衣架上的军装给他穿上,“你以后能不能多穿这套衣服呀!”
“没活动的时候,谁会穿它?”
除了拍相片,吴峥嵘只在出席重大活动的时候穿过军装礼服。
叶满枝的钱包夹层里就藏着一张他穿礼服的相片,时不时拿出来欣赏一下,足可见她有多喜欢这身装扮了。
这会儿吴峥嵘本人就穿着这套礼服站在她面前,身姿笔挺,英气逼人,表情比相片里的男人更放松,眼神也更温和。垂眸望向她的时候,密密的长睫毛还能印下两瓣影子。
叶满枝内心蠢蠢欲动,十分想冒犯一下吴大博士。
但穿了军装的吴峥嵘有个洋名——贞洁烈夫斯基。
亲嘴儿的难度比较高。
叶满枝磨蹭了一阵,帮他把外套的纽扣系好,又仔细数了一下他胸前的军功章。
“是不是少了一个啊?你前两个月不是刚得了一个新的吗?”
叶满枝对他取得的荣誉还是很关注的。
研究所的工作好像有了什么重大进展,与滨江二机厂的合作,还有上次去上海,都是为了让他们的科研成果应用到部队里。
八一过后,吴峥嵘和隔壁的周所就拿了一枚军功章回来。
吴峥嵘回想了一下说:“好像在书房的抽屉里。”
叶满枝去书房找出来,然后亲手将那枚最新的军功章别在他胸前。
“咱们吴峥嵘同志太棒啦!优秀!”
她心里爱意泛滥,忍不住踮脚在他下巴上啵了一口。
吴峥嵘扶着她的腰,笑道:“你夸有言的时候也是这套说辞,哄人的口吻都不带变样的。”
“我这是真诚!”
一家人都有任务在身,夫妻俩并没在家耽误太多工夫。
一起吃了早饭,就将吴会计送去隔壁周所家,交给了振芳嫂子。
今天参与游行的人很多,像吴玉琢这样的小孩,不但容易被踩踏,还很可能被人趁乱拍走。
夫妻俩不放心这么小的闺女,又不想阻止她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只能找振芳嫂子帮忙,请她今天跟着公社干部,一起看着儿童团的游行队伍。
正好她家老三周墨,也是儿童团的成员。
……
一家三口在大院里道别,分头行动。
叶满枝匆忙乘车赶往食品厂,与单位的大部队汇合。
今天的游行起点都是各自单位门口,终点是市人委。
但是,因着游行主题是“祝贺建国十五年来的伟大成就,欢呼主席思想的伟大胜利”,经过十五年的建设,滨江已经由消费城市,变成了以机械工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所以,游行队伍的最前排是各大国营工厂,展示这15年的建设成果。
重工业单位只能展示图表和模型,毕竟重工机器都是大家伙,不是轻易能拉出来展示的。
与之相比,食品厂、纺织厂、服装厂这样的轻工企业就很能讨巧。
食品厂的游行队伍,不但有图表和喜报,还有实物展示。
他们厂的产品名录有一本书那么多,游行队伍里的每个人都能手持一两种产品。
所有人在厂部门口集合后,牛恩久这个党委书记兼厂长,先给大家做了动员讲话。
可是,他讲着讲着,就感觉似乎有哪里不对了。
“叶厂长,余工,你们怎么穿了工装?”
他们厂的游行方阵是,厂领导班子在前面打头阵,之后是从各科室和车间选出来的干部和工人代表。
工人代表都是省市各级劳模、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大多是在一线从事生产的工人,身穿白色的工作服。
但坐办公室的干部们通常是穿中山装、列宁装、干部服的。
为了参加今天的国庆游行,不少干部特意挑出了自己最干净整洁的衣服。
牛恩久就穿了一套中山装。
但是,瞧瞧与他站在同一排的叶满枝穿了啥?
小叶厂长竟然穿了一套与车间工人一样的白色工作服!头上戴着白色的工作帽,手臂上还戴了套袖!
这不是显眼包吗?
四位男厂长都穿了深色的干部服,只有她这个女厂长穿了白色的工作服!
与众不同的打扮,一下子就把她凸显出来了!
而且除了她,总工艺师余幽芳、工会主席皮玉珍、妇女主任李琼,甚至还有那个养殖基地的经理戴先花,居然全都穿了白色工作服!
这些女干部到底咋回事?
叶满枝笑道:“厂长,我们女同志想穿相同颜色的衣服参加游行,显得队伍整齐一些,但是不可能所有人的衣服都一样呀,做新衣服又没有布票。大家商量了一下,索性就穿工作服吧,反正我们都要下基层劳动的,大家都有工作服!”
皮玉珍附和道:“这样穿整整齐齐,挺好的!”
其他男领导:“……”
你们倒是整齐了,但我们咋办?
男同志被女同志衬托得,有点不贴近群众呀!
牛恩久想说说叶厂长,但是叶满枝之前问过他服装的问题,他说只要服装得体就行,女同志不必与男同志穿同样款式的衣服。
他想着叶满枝是年轻女同志,平时穿衣打扮也不是那种特别稳重型的,人家年轻人可能有自己的想法。
没想到年轻人穿了工作服……
牛恩久看了眼手表,距离出发时间还有几分钟。
他当机立断对穿干部服的人说:“既然大家都穿工作服了,那咱们几个也换一下,让队伍尽量看起来协调统一。”
十多人呼啦啦地跑回办公室换装。
于是,当滨江第一食品厂的方阵走进一眼望不到头的游行队伍时,就是整整齐齐的白色方阵。
而且每人手里都拿着两款产品,与那些扛着模型的工厂截然不同。
人家挥舞彩旗、毛巾、花束,他们挥舞罐头、汽水、饼干、糖果、面包……
队伍中间有两个负责敲锣打鼓的男工人,其他人则不断喊着口号。
走到市人委的时候,牛恩久和蒋文明高举着“滨江第一食品厂”的牌子。
叶满枝和陈谦则扯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永站排头”的标语。
大家口中喊着:“跑步学大庆,年年迈大步,一步一层天,步步攀高峰!”
叶满枝喊得可大声了,今年食品厂增加了三十多种新产品,还搞到了日本汽水生产线,可不是步步攀高峰嘛!
其他单位的人,望着他们这个队伍,不由感叹道:“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那家食品厂居然能拿出那么多种产品!”
食品厂的队伍服装统一,有标语有口号,还人人举着两种产品,花花绿绿的,红火热闹,成功得到了不知哪家报社记者的特写镜头。
见状,叶满枝赶紧露出一个灿烂的笑脸,顺便将手里的酸黄瓜罐头往旁边挪了挪,以免被罐头挡住了脸。
全市的群众游行一直持续到下午,当晚还在人民公园燃放了烟花。
叶满枝和吴峥嵘也带着闺女去凑了热闹。
但她心里总惦记着记者拍的相片,次日去上班就将当天的报纸全都拿了过来。
查看报纸上是否有关于第一食品厂的报道。
“如意,报纸只有这些吗?”
周如意点头,她知道厂长在找啥,但是今天的报纸上确实没有关于第一食品厂的特别报道。
《滨江日报》用大篇幅介绍了昨天的游行盛况,只在介绍游行队伍的时候,提到了滨江第一食品厂,除此之外,就再没有其他报道了。
图片报道也没有。
叶满枝内心有点遗憾,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全市那么多企业参与游行,十几万人一起上街,哪有那么多篇幅一一报道啊!
没有就算了,叶满枝将报纸收好,不再做上报纸的美梦。
然而,又过了一天,她下班回家的时候,吴峥嵘却突然喊了她一声“小叶女工”。
“乱喊什么呢?”叶满枝飞过去一个眼刀,“不许给我起外号!”
她只是穿着工作服参加了一次游行,吴大博士就开始给她起外号了。
女工怎么啦!
她本来就是工人阶级出身,她光荣得很!
见她并没给出预期的反应,吴峥嵘停顿片刻,问:“你还没看报纸呢?”
“看了呀。”
吴峥嵘问:“没看今天的《人民日报》吧?”
“还没来得及看呢。”
叶满枝平时比较关注本地报纸,每天都按时阅读《滨江日报》和《滨江晚报》,了解本地动向。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这类全国发行的大报,通常是积攒几天一起看的。
他们家订了《人民日报》,听吴峥嵘这样说,她就找出今天的报纸翻看起来。
在第三版上,有一篇题为《全国各地盛大集会游行欢度国庆》的报道。
“据新华社一日讯 今天,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滨江、武汉、成都、西安、太原、呼和浩特、鞍山、兰州、南京、杭州、福州等地人民分别举行盛大集会和游行,隆重、热烈庆祝……”
这类报道,叶满枝通常指看个标题,大致浏览一遍。
但是,因为今天的图片特别多,她格外留心了一下。
她这一留心不要紧,一下子就在下方的一张图片上看到了她跟余总工的脸!
她俩当时站在游行队伍的第一排,而且比较靠边。
照相机的镜头照过来时,她俩是最先入镜的。
她一手扯着横幅,一手举着酸黄瓜罐头,余幽芳的两只手上分别是山楂罐头和婴儿饼干。
余总工的表情比较正经,但叶满枝正眯着眼睛冲镜头笑呢!
小叶厂长心想,她当时咋那么高兴,笑得咋那么喜庆呢,与余总工摆在一起,显得她有点傻乎乎的。
不过,能登上报纸,还是《人民日报》这样的大报,让她心里的欢喜陡然达到顶峰。
她盯着照片,感叹道:“新华社记者的照相机真好,把我俩拍得真清晰呀,后面几个职工的脸也挺清楚的,熟人都能认得出来!”
吴峥嵘好笑地附和:“嗯,拍得确实挺清楚的。”
叶满枝正想说,应该多买几份《人民日报》,把上面的图片剪下来保存,目光下移时,却倏地定住了。
只见这张图片的下方写着一行小字,“滨江食品厂的女工参加游行欢度国庆。”
叶满枝瞄一眼照片,再看看小标题。
被收入镜头的所有人,包括她俩身后的几名职工,居然全是女同志!
如果把她们看成真正的女工来解读这张照片,那她跟余幽芳确实挺淳朴的,笑容里满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喜悦!
她每周有一半的时间在车间里度过,余幽芳作为总工艺师,下车间的时间也不短。
说她俩是食品厂女工,没毛病!
反正能上报纸就是好事,叶满枝没那么挑剔,珍惜地将报纸收好。
等她闺女带着报纸去幼儿园显摆完,她就可以将这张照片保存起来了。
*
国庆游行结束,献礼也完成了,食品厂全年的工作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牛恩久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完成生产任务上。
几个副厂长的神经也都紧绷了起来。
大家都有包干任务,年底干部考核的时候,除了各自分管的工作,还要看包干车间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
今年还剩不到九十天,一些比较先进的车间,已经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提前进入1965年了,比如酱菜车间和面包车间。
而大部分车间的生产任务还没完成,需要拼命赶工。
厂长牛恩久在全厂职工大会上提出了“革命加拼命,永远站排头,干部能下海,群众能擒龙”的口号,呼吁大家大干快上九十天,务必要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
所有包干厂长要去车间跟班劳动。
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在厂里干开了。
叶满枝包干的两个车间——糖果和罐头车间——还是比较危险的。
糖果车间的问题相对简单,为了给春节备货,每年都是最后一个季度的任务最重,大家只要按照生产计划科制定的计划,按部就班搞生产就好了。
但罐头车间的设备不足,目前只有三套半的设备,若想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必须三班倒。
一个班次八小时,机器全天不停车。
叶满枝几乎天天在车间里泡着,而与她一同泡在车间里的,还有牛恩久。
“牛厂长,要不你回去歇一歇吧?”叶满枝提议,“这里有我看着。”
“没关系,罐头车间的生产任务重,我亲自过来盯一下。”
牛恩久坐在车间的角落,翻看着罐头车间制定的那些新制度。
叶满枝:“……”
生产进度紧张,有个人帮她分担一下,确实能让她轻松不少。
但这个人最好不是老牛厂长。
她这小半年在罐头车间推行《鞍钢宪法》,几乎每天都来车间转悠。
那些新制度也是她邀请陈谦,与职工们一起制定,并多次调整的。
相处的时间长了,大家自然而然就熟悉了起来。
车间里有什么紧急的事,车间主任和职工会习惯性地找她商量。
叶满枝隐晦地给车间主任提过醒,让他多找牛厂长请示汇报。
《鞍钢宪法》没在全厂推广之前,她还想跟牛厂长保持良好关系,维持住团结的表象。
可是,请示过牛厂长以后,牛厂长给出的指示,有时会与车间的新制度相悖。
比如,为了节省生产原料,降低成本,制定调味组岗位责任制的时候,要求每班剩余的汤汁不能超过20公斤。
但牛恩久要求提高生产效率,白班的调味组要多调汤汁,中间不要因为汤汁不足而耽误生产,用不完的可以给另两个班次用。
这就导致白班的汤汁剩余过多,让后面两个班次不好掌握分寸。
夜班的汤汁有时不够用,有时调多了,反而还要被班长记过。
夜班调味组的组长找了叶满枝好几次,想让她给大家拿个主意。
叶满枝能有啥主意?
她总不能跟牛厂长说,我们车间都定好制度了,你别来瞎指挥了。
牛厂长来跟班是出于好心,帮她分担压力,况且她还要跟老牛维持团结呢!
叶满枝想了几天,对牛恩久说:“厂长,咱们罐头车间的职工太辛苦了,虽然每班只工作八小时,但是夜班和白班的条件相差太大。我前几天值夜班,发现有的工人干到两三点就饿了,只能喝水充饥。白班工人能在厂里吃午饭,但夜班工人的伙食问题要怎么解决?”
牛恩久的一言堂,在这种时候是相当有正向作用的。
连商量都不用跟人商量,他大手一挥就通知后勤科,让食堂每晚派人值班,给各车间的夜班职工开火做饭。
为了省去大家走夜路去食堂吃饭的麻烦,牛厂长还提议,给食堂定制几辆餐车。
做好饭以后,由食堂那边将餐车推来车间,让夜班职工在车间里吃上热乎饭。
他这个决定,立即得到了全体夜班工人的拍手叫好。
之前嘟囔牛厂长瞎指挥的调味组工人也不嘟囔了。
叶满枝从前一直疑惑,老牛厂长是怎么做到一言堂的。在其他厂当十年八年厂长的大有人在,但她没听说哪家的厂长能这么强势。
全厂上下都听他一个人的。
通过这次给夜班职工做饭的事,她倒是有些明悟了。
如果由她来做这件事,顶多让食堂开火做饭,这是很多厂长都能做到的。
但牛恩久能让食堂将饭菜送到车间去,无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都很暖人心。
如果她是夜班职工,肯定要在心里记牛厂长的好。
老牛厂长有强势的缺点,但也有贴心的一面。
叶满枝觉得牛厂长身上的一些领导魅力,还是值得她这样的小年轻学习的。
可是,学习归学习,她不能让老牛厂长继续在罐头车间跟班了。
她用小半年的时间推行《鞍钢宪法》,眼瞅着就能出成绩。
要是再被牛厂长瞎指挥几次,那车间里好不容易形成的制度很可能形同虚设,工人们只要说一句“这是牛厂长让的”,就能绕过许多制度规则。
但她向来奉行以和为贵,团结共赢,能不撕破脸的时候,她通常不会跟人撕破脸。
作为副厂长,如何与一把手保持和谐良好的关系,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叶满枝专门找了一个全新的笔记本,将牛恩久的名字写上去,全面分析老牛厂长这个人。
把对方的性格、学历、工作履历、工作成就、重大贡献之类的要点一一列上去,好好琢磨了好几天。
叶满枝自嘲地想,上一个被她这样用心关注的男同志,还是她家吴峥嵘呢。
然而,吴峥嵘听了她的话,却说:“上一个被你这样关注的男同志,应该是光明街道办的张勤简吧?”
叶满枝:“……”
好像还真是。
不过,她的用心关注还是有些作用的。
没几天她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若想与牛厂长保持良好的关系,那就不能让牛厂长闲下来,不能让他在厂里呆着!
为啥这样说呢?
纵观食品厂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在全省范围内,滨江第一食品厂绝对是合并其他单位最多的企业。
除了罐头业务,其他业务全是被牛恩久合并过来的。
牛厂长喜欢向外扩张!
通过上次与上海义民食品二厂的合作,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一听说能拿到免费的罐头生产线,牛厂长跑得比谁都快,连刚到手的汽水生产线都顾不上了。
嗖嗖往北京和上海跑。
是以,叶满枝认为,若想把老牛从罐头车间支开,又不打破双方目前的平衡,那就不能让他在厂里待着,得让他出去开疆扩土!
因此这天从省工业厅开会回来以后,叶满枝又端着茶杯溜达去了老牛厂长的办公室。
“厂长,我想跟你说说糖果车间的问题。”
牛恩久疑惑道:“糖果车间怎么了?按照他们的进度,完成今年的计划应该不成问题吧?”
“完成生产计划确实没什么问题,但糖果车间的损耗率一直居高不下,我最近与车间的甄主任商量了一下,原料损耗率最高的是包裹糖果的糯米纸。咱们糖果车间的糯米纸是从外面采购的,糯米纸这种东西又薄又脆,经过长途运输以后很容易断裂破碎。厂长,咱们能否自己搞个车间生产糯米纸?我听说市里似乎想开一家食用薄膜厂,你看咱们厂能不能争取一下?”
鹿子草 作品
166 第 166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