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175 第 175 章

    第175章


    叶满枝与牛恩久在小公园里聊了很长时间, 具体聊了什么,其他人不得而知。


    但是,“其他人”里, 并不包括耳报神吴玉琢,以及耳报神她爹。


    次日去幼儿园的路上, 吴玉琢就把两个厂长的密谋全盘抖落给了吴博士。


    对于叶来芽找机会与牛恩久合作, 吴峥嵘心里没有半分惊讶。


    罐头车间的设备不足, 是她的一块心病。


    上任一年一直没能妥善解决。


    这一年间, 吴峥嵘已经记不清在半夜被她摇醒过多少次了,十次有八次跟罐头车间有关系。


    最近牛恩久和朱可海斗得厉害, 小叶厂长能从中看到买设备的机会, 必然要趁机出手的。


    吴峥嵘安静听完耳报神的告密, 垂眸瞟她一眼说:“你怎么一点保密意识都没有?不但偷听大人讲话, 还把机密转告他人。”


    “你不是我爸爸吗?告诉你也不行?”


    吴玉琢觉得亲爹有点不讲道理,把秘密分享给他居然还要挨批评!


    “那我以后不告诉你了!”


    “你可以把自己的秘密告诉我, 但是不要随意讲别人的秘密。”


    吴峥嵘又给吴会计复习了一遍保密条例。


    吴玉琢高高兴兴地跟亲爹分享秘密, 结果大清早就被训了一顿!


    她有点生气, 把毛线帽子扣下来遮住眼睛, 闷头快走几步。


    拒绝交流的意思很明显了。


    吴峥嵘跟在小崽身后, 经过居委会开的便民服务站时, 提高音量说:“今天有糖三角!”


    吴玉琢气不过三秒, 又没啥原则地跑回来, “那我要吃两个!”


    “你刚吃过早饭,哪有肚子吃两个?”吴峥嵘交了两个糖三角的钱和粮票。


    “我要分给伊伊一个!她上次给我吃了半个麻团!”


    吴玉琢掏出自己的专属圆饭盒, 将糖三角放进去盖好盖子。


    她心里还没完全消气,对爸爸说:“我昨天问过妈妈了,她说可以跟你讲。我忍了一晚上才告诉你的!”


    “知道了。”吴峥嵘帮她提了一下帽檐, 让眼睛完全露出来,“下次再多忍几天。”


    有言正是分享欲旺盛的年纪,让她完全保守秘密不太现实,能多忍几天就算有进步了。


    短短一刻钟的上学路,父女俩经历了一次快速决裂,又快速和好。


    而被告密的小叶厂长,已经脚步轻快地走进办公室了。


    “如意,你把罐头车间和糖果车间《鞍钢宪法》的落地情况整理一下。整理好以后给牛厂长送过去。”


    周如意愣了一瞬,反应过来以后连忙答应。


    牛厂长似乎不太支持推行《鞍钢宪法》,怎么突然就让她给牛厂长送材料了?


    叶满枝没解释太多,笑着进了办公室。


    形势比人强,她昨天跟老牛厂长开诚布公地恳谈了一次。


    老牛厂长对食品厂有大功,可以说没有牛恩久,就没有今天的滨江第一食品厂。


    其他人未必能把食品厂扩大到如今的规模。


    但是时代已经变了,风向也在不断变换,他要是继续按照原来的路子发展,其实是跟不上形势的。


    而跟不上形势就很可能被人顶替。


    新来的朱可海就是证明。


    叶满枝原本不想掺和人家的交锋,对她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像其他副厂长一样——隔岸观火。


    可她已经试过了,隔岸观火也不安全。


    大家都放任不管,就会让朱可海愈发得寸进尺,自己包干的车间不够他折腾的,非得去其他车间找存在感,搞什么学习班。


    相较于朱可海这种光说不练的,她更倾向于与老牛厂长那样干实事的人共事。


    叶满枝又复盘了一下昨天与老牛厂长的那场谈话。


    然后,拉开办公室的门问:“如意,关主任从上海回来没有?”


    “上周六晚上就回来了,今早还让我帮他安排个时间,他想汇报工作。”


    叶满枝看了眼手表说,“那让他现在就过来吧。”


    关多福在车间接到了电话便立马赶来了厂部,一进门就说:“叶厂长,我们这次去上海真是大有收获啊!”


    “找到差距了吗?”叶满枝期待地问,“差距到底在哪里,快说说!”


    “哈哈,刚去的前两天,罗厂长安排我们去参观了生产午餐肉的车间。他们那生产设备跟咱们的差不多,但是我数了一下,整套流程走下来,比咱们少用七个工人。”


    叶满枝没吭声,七个工人的人力成本,每月顶多三百多块钱,而他们车间里一天的产量就能高达一两吨,每吨400的差距必然不在人力成本上。


    “看了两天,除了工人比咱们的少,我还真没发现什么特别的。后来我俩软磨硬泡要来了梅林厂与南京厂搞生产竞赛时的数据,对照着数据找差距。我发现他们空罐车间的效率很高,每个工人每小时能制罐820个,而且产生的废料很少,在制罐这个步骤上,人家每吨至少能节约40块。另外,还有一项最关键的,我发现他们的生猪出肉率非常高!”


    叶满枝问:“具体是什么情况?”


    “他们那个出肉率,咋说呢!我刚看见数据的时候还不太相信,”关多福笑着摇头说,“当时就要求去他们的剔骨车间看一看,这个车间我们之前是没参观过的。那天进去一看,好家伙,人家那骨头剔得比狗啃得都干净,骨头上基本就见不到红肉!”


    “真这么厉害?咱们能达到人家那种水平吗?”


    叶满枝对自家的剔骨水平心中有数。


    春节发的过年福利里,有一斤排骨。


    那排骨比市场上的肉少,但还是能吃到肉的。


    关多福摇摇头说:“咱们剔骨师傅的技术有限,达不到人家那种水平。我这些年参观学习过好几个附近省市的罐头厂,大家的剔骨技术都差不多。我还从没见过能把骨头剔得那么干净的!”


    “要是把骨头剔得像梅林厂那么干净,每头猪能多出几斤肉?”叶满枝问。


    “至少能多出六七斤!”关多福说,“他们把猪蹄子和猪头也剔下来了!生产午餐肉用的是猪肉糜,在肉糜里加点猪皮和蹄筋反而更能增加口感。”


    食品厂的生猪在排酸进厂之前就会去掉猪蹄、猪头、猪尾巴,跟猪下水一起卖给商业部门。


    滨江这边整猪的收购价是每斤4毛7分5,而猪下水、猪蹄、排骨之类的价格远低于整猪收购价,厂里卖给商业部门时只收三毛。


    猪肉是派养派购的,食品厂没有批发和零售鲜猪肉的资格,即使收购价很低,也得卖给商业部门销售。


    要是猪头、猪蹄的肉也能利用上,那可比低价卖给商店划算多了。


    叶满枝一拍手说:“关主任,你先按照在上海找出的差距,调整咱们车间的工作,我去跟牛厂长商量一下生猪的问题。”


    牛恩久昨天就听她提过罐头车间在找差距的事。


    这会儿听说关多福从上海带回了先进经验,便立即拍板决定,以后生猪在屠宰场排酸后,只去除猪下水,其他部位都完好地送来罐头车间。


    另外还要让关多福准备一下,在罐头车间开一个经验分享会。


    叶满枝安排好之后的工作,带着剔骨组的组长和一个最有经验的剔骨师傅,去了一趟大舅所在的灌肠厂。


    “大舅,你说的那位赵师傅,今天在厂里吧?”


    常大舅与两位师傅握了手,笑着说:“在是在,但是那剔骨手艺是人家练了一辈子的,即使是他亲自带出来的徒弟,也没他厉害,你们只随便看几眼的话,根本学不会。”


    “先看看再说。”


    几人一起去了灌肠厂的剔骨车间,观摩了人家的工作。


    其实灌肠厂剔骨组的整体水平与食品厂差不多,只有赵师傅和徒弟的手艺与众不同,骨头剔得特别干净,基本看不到红肉。


    而赵师傅的手法比两个徒弟利落多了,工作效率特别高。


    叶满枝观察一阵就心里有数了,看来这门手艺确实不好学,否则不至于整个车间只有三个人剔骨剔得干净。


    她与灌肠厂的厂长,以及赵师傅本人商量了一下,想邀请赵师傅去食品厂罐头车间指点交流两个月。


    在此期间,赵师傅的工资、奖金、差旅补助,甚至是烟酒,都由食品厂承担。


    这年头,技术工人去各单位交流学习是很常见的,能被交流出去的,都是各单位的技术大拿。


    这不但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其所在单位的肯定。


    食品厂的待遇不错,赵师傅没啥不愿意的,灌肠厂厂长被叶满枝奉承得挺有面子,也愿意放人。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叶满枝当天就把赵师傅请去食品厂进行指导了。


    安顿好赵师傅以后,剔骨组的组长私下跟叶满枝说:“咱们车间要是想找那剔骨干净的师傅,其实也能找出来,就是没有赵师傅的手法利落,需要慢工出细活。但咱们的生产任务重,生产线上催得急,哪能慢得下来?”


    叶满枝笑道:“这事好解决啊,让有手艺的师傅慢工出细活,尽量跟赵师傅多学几手。而手艺还没练成的人,就按照原来的速度剔骨。咱们可以给剔骨组多调几个人过来,甚至还可以安排人手,将没剔干净的骨头再剔一遍。”


    节省下来的猪肉,可比工人的工资高多了。


    再者,现在罐头车间有不少工人是干领工资不干活的。


    与其让大家听朱可海讲课,还不如都行动起来搞生产。


    *


    叶满枝还有更重要的工作,不想在剔骨的事上耗费太多精力。


    她将找差距的工作交给关多福,让他按照在上海找到的差距,尽快在车间里落实。


    然后她就请来了设备副厂长蒋文明,召集技术科长、供销科长,以及几位车间主任,大家一起商量采购罐头生产设备的事宜。


    陈桂兰激动地问:“叶厂长,厂里真的要给我们采购设备了?”


    火灾过后,厂领导一直说给罐头车间买设备,但是说了一年也没见新设备落地。


    这回终于见到曙光了!


    “真的,”叶满枝笑着说,“而且这次能一次性采购两套半!”


    按照原计划,厂里只打算在今年给他们添一套生产线,再想采购更多,就需要罐头车间自己想办法了。


    但她与牛恩久恳谈过后,牛厂长也认可她的观点——争取出口订单,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朱可海。


    毕竟出口创汇算是政治任务,而且出口订单有交付期限,绝对不能耽搁生产、影响交付。


    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跟上级争取更多订单,就必须增加生产设备。


    原计划的1套,变成了现在的2.5套。


    “厂里这次能拿出15万采购设备,要我说,既然要买新设备,那咱们就买最先进最好的。”叶满枝环视众人说,“这次把大家聚到一起,就是想商量一下买哪种设备……”


    供销科长刘胜率先说:“采购新设备还是要根据市场行情来看,哪种罐头的订单最多,咱们就添置哪种生产设备!咱们厂这两年接到最多的订单就是黄桃罐头和午餐肉罐头。”


    叶满枝点点头,对他的观点表示认可。


    蒋文明接着说:“午餐肉的生产不受季节影响,可以全年开工。咱们采购一条午餐肉生产线是可行的,不过,国外有个销售和使用习惯是,猪肉适装方型罐。咱们现有的这条生产线和被烧毁的两条生产线,生产的都是圆形罐。我看这次不如就直接买一条方形罐的生产线。”


    “蒋厂长这个提议好!”


    叶满枝将蒋文明所说的记到本子上。


    ……


    一群人在会议室里讨论了两个小时,最终决定采购一条方形肉罐头生产线,一条自动化水果罐头生产线。


    这两套购买最先进的。


    另外半套要与现有的半套设备适配,单独采购小型机器即可。


    叶满枝将开会讨论的结果汇报给牛恩久,老牛厂长没啥异议,只要求他们节省开支,能省则省。


    这次的采购工作有牛恩久支持,供销科的工作效率很高,第二天就给叶满枝介绍了几个能提供罐头设备的机械厂。


    “叶厂长,要想买整套生产线的话,咱们省内只有跃进动力机械厂和滨江机械厂可供选择,咱们之前与这两家企业合作过。”


    全国的罐头厂只有五十多家,而且很多罐头厂的生产设备都是进口的。


    国内能制造这种大型生产线的机械厂并不多。


    “15万的采购费,要是能留在咱们本省,那是最好的,而且设备的运输和安装费用也能节省不少。”


    叶满枝拿上那张产品介绍,打算去实地考察一下。


    这种大设备,除了在专业的展销会上看看,就只能去厂里考察了。


    叶满枝喊上技术科的齐科长,三人一起往跃进厂跑了一趟。


    采购生产线对食品厂是大事,但对人家这种大型重工厂来说,卖一条生产线,就跟他们卖一箱罐头差不多。


    所以,出面接待三人的,是跃进厂的供销科长。


    “叶厂长,你们来得正是时候!”李科长热情地说,“惠城罐头厂跟我们订了一套肉罐头生产线,结果合同刚签了一个月,人家又不要了。你们要是想采购肉罐头生产线,正好可以把这套直接带走。”


    刘胜递了支烟给他,笑着说:“李科长,我们厂这次打算购置一条方形罐的生产线,咱跃进厂能给我们定制一套不?”


    “怎么要方罐的呢?那是异形罐啊,”李科长的热情减退,摇头说,“不好弄。”


    跃进厂的主营业务是发动机和发电机组设备,罐头生产线只能算是副业,一年也卖不出一两套。


    厂里不可能为了一条生产线,增派工程师和技术员研制新设备。


    别看只是把圆罐改成方罐,应用到生产设备上,那改动可就大了去了。


    刘胜呵呵笑:“跃进厂这么大的规模,有什么不好弄的!咱们都是滨江的兄弟单位,你们要是能制造方形罐生产线,那另一条自动化水果罐头生产线的订单也可以交给你们。”


    李科长再次摇头。


    两条生产线最起码报价7万-10万,确实不是小数目了。


    但是与他们的主营业务相比,这还真不算啥。


    厂里忙着交付任务设备,未必有空搞副业生产。


    叶满枝和技术科长全程没怎么开口,任凭刘胜这个老供销去谈。


    从跃进厂离开后,叶满枝不满地皱眉:“咱们是甲方,是花钱采购的,到了他们厂里怎么像求着他们似的?”


    “嗐,没办法。”刘胜出门就将烟头掐灭了,“国内基本没有专门制造罐头生产线的企业,罐头生产线一般都是大型机械厂的副业。能否接单,接什么样的单,得看人家厂里的生产计划安排。”


    叶满枝问:“其他机械厂也是这种情况吗?”


    “差不多,”刘胜习以为常道,“咱们厂前几年断断续续采购过六七套罐头设备,基本都是这样过来的,小额订单得跟着人家的计划走。”


    技术科的齐科长咋舌道:“五六万的设备还算小订单啊?”


    “呵呵,跟人家的主营业务相比,可不就是小订单嘛。”刘胜说,“跃进厂这边希望不大,明天我再去滨江机械厂问问情况。”


    *


    叶满枝在外跑了半天,没跑出任何结果。


    回到厂里时,已经过了午饭时间。


    见她回来,周如意赶忙将提前打好的饭菜送进来,顺便汇报道:“厂长,刚才党委办公室下发通知了,党委提倡在全厂推行《鞍钢宪法》!所有车间都要向罐头车间看齐,学习罐头车间的先进经验!”


    叶满枝故作惊讶地问:“真的啊?”


    “真的真的!”周如意一脸喜色。


    她是叶厂长的秘书,叶厂长的工作出了成绩,在厂里站稳了脚跟,她也能跟着沾光!


    叶满枝打开饭盒盖子,玩笑道:“那可真是可喜可贺,应该让食堂加个肉菜!”


    老牛厂长转过弯以后,反应还是很迅速的。


    厂里已经没有他搞一言堂的土壤了。


    以前大家和平相处,没人认真搜集过他的材料,也没人向上告过状。


    如今来了一个有条件上位的朱可海,怎么可能放过他的小辫子?


    牛恩久主动大力推行《鞍钢宪法》,无论对食品厂,还是对他个人,都有好处。


    叶满枝心里高兴,从抽屉里翻出一罐午餐肉罐头,给自己的午餐加个肉菜。


    她瞅瞅罐头盒子,肉菜都有了,要不再加瓶汽水吧?


    于是她又将手伸进下面的柜子,掏了一瓶橘子汽水出来。


    小叶厂长一边看报纸上的连环画找乐子,一边美美地享用午餐。


    下午正式上班时,她给宣传科长打了一个内线电话,请对方过来一趟。


    宣传科的喻静来得很快,进门就笑呵呵地问:“叶厂长,有何指示?”


    “没啥指示,”叶满枝给她倒了杯茶,“就是跟你打听点情况。”


    她指了指桌上的那份报纸。


    “咱们厂在报纸上打过广告吗?”


    “没有,咱们厂的产品供不应求,没有打广告的必要呀!”喻静问,“叶厂长,你想给哪个产品打广告?”


    “不是给产品打广告,只是想在报纸上刊登一则求购信息。”


    叶满枝向她简单介绍了今天上午的经历。


    甲方拿着钱上门采购,反而像求人的,这让她挺无法理解的。


    “哈哈,叶厂长,你代入一下来咱们厂求购糕点面包的供销社采购员,就能理解了。”


    人家供销社和副食商店也是拿着钱上门采购的,还不是得看供销科那些人的脸色?


    叶满枝很不讲理地笑说:“他们是他们,咱们是咱们,咱可是拿着小十万上门的!那能一样吗?”


    “那你想在报纸上刊登一份什么样的求购信息啊?”


    叶满枝想了一会儿,“就说咱们滨江第一食品厂欲购五套罐头生产线,设备款在25万元左右,有该项业务的企业请与本厂联系。”


    她可不想一家一家地去那些大型机械厂求购设备。


    在报纸上刊登一个求购信息,让有生产能力的厂家主动上门,那效率多高啊!


    喻静也觉得叶厂长这个办法不错,应承道:“咱们宣传科在报社有熟人,我跟报社联系一下,争取尽快刊登。”


    叶满枝叮嘱道:“找那种全省发行的大报啊!”


    “没问题!”


    喻科长的效率很高,从叶满枝这里接到任务后,当天便联系了报社的熟人。


    然后,叶满枝那则求购信息,就在三天后的省报中缝处出现了!


    尽管只是中缝的位置,但是这年头没啥单位打广告,她这条求购信息与一则寻人启事,占据了中缝的上下两端,还算是比较醒目的。


    广告连打三天,第四天的时候,厂里终于接到了打听详情的电话,甚至还有一个业务员从德化专区赶了过来,上门洽谈业务。


    牛恩久这几天在忙《鞍钢宪法》,等他注意到的时候,广告已经打了三天了。


    “怎么是求购5套设备?25万设备款?”


    牛恩久盯着报纸蹙眉,之前明明说好了,今年先买两套半的设备,其他的等明年再说。


    这怎么一个没注意就翻倍了?设备款也从15万变成25万了?


    他被气得太阳穴突突直跳,喊来秘书说:“你去把叶厂长和供销科的刘胜请来!”


    秘书不敢吱声,默默推门出去了。


    而刘胜这会儿正坐在叶满枝的办公室里。


    “叶厂长,现在已经有省内的五家机械厂与咱们联系了,你打算怎么办啊?”


    “先不急,咱们再等等。”叶满枝叮嘱道,“刘科长,你先把咱们的采购要求告知这几家工厂,如果能接受的话,就让他们等通知吧。咱们厂要开一个招标会,将这五套设备一起打包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