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因着采购设备的数量翻倍, 叶满枝和刘胜一起被请去了老牛厂长的办公室。
她一进门就笑着问:“厂长,你也看见那条广告了?报纸的宣传效果真好啊,现在已经有五家机械厂主动跟咱们打听情况了!”
牛恩久头疼地摆摆手, “叶厂长,那求购信息上的数量是怎么回事?咱们不是说好了吗?今年先买两套半, 解决眼前的问题, 其他的等明年再说。”
要是一口气给罐头车间拿出25万采购设备, 那其他车间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叶满枝坐到他对面, 诉起苦来:“我们最开始确实只打算采购两套半,我跟供销科和技术科的两位科长跑了好几天。但咱只买七八万的设备, 人家根本就看不上, 给他们送订单还要被挑拣……”
牛恩久对这种情况心中有数。
罐头车间几乎每年都要增添一套设备, 之前那些设备都是他出面采购的。
有时候确实是拿着钱上门还得看人脸色。
但你不能因为订单小, 就给人家加码吧?
叶满枝正色道:“厂长,咱们今年要买一条午餐肉生产线和一条水果罐头生产线, 再买几台小型机器。明年再次采购的话, 应该也是每种设备各一套。我觉得与其这样零星采购, 不如一口气买五套设备。咱们需要的方形罐属于异形罐, 很多机械厂没制造过这种异形罐生产线, 不愿意为了一笔订单投入人力物力。”
全省只有他们一家食品厂可以生产午餐肉罐头。
在很多机械厂看来, 这就是一锤子买卖。
如果她是机械厂厂长, 也不愿意为了一锤子买卖投入太多。
“按照市场行情, 五套生产线如果单独采购的话,总价在29万-35万。但这次咱们在报纸上刊登求购信息, 明确写了5套设备25万,仍有不少机械厂主动上门合作,说明这25万还是有得赚的。咱们一次性采购五套, 两年至少能节省4万块的设备费……”
牛恩久抬手打断道:“叶厂长,谁都知道批发价便宜,咱们要是资金充足,我可以一口气订购十条生产线!那单价一定会更低!”
关键是他们手头紧张啊!
叶满枝望向刘胜,笑着说:“我之前还在与刘科长商量组织招标会的事呢!”
刘胜:“……”
你啥时候跟我商量了?
那不是通知吗?
听她提起招标会,牛恩久拧着眉头沉思了许久才开腔。
“叶厂长,咱们是计划经济,那些罐头生产设备的价格都是透明的,各厂之间可能会因为机器性能不同,有价格上的差异。但要想让人家因为竞标而降价,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招标会,咱们从来没举办过,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叶满枝解释道:“咱们并不是第一家组织招标的单位,惠城专区房地局在去年十月,为建设八栋三层的住宅楼组织过一次招标会。今年一月份,中江棉纺厂也为采购设备组织过一次招标。”
“大家组织招标不是为了竞价,就比如这次来与咱们厂联系的机械厂,他们提供的价格都是各厂的‘批发价’。”
只不过大型生产设备都是零星采购的,像他们这样搞批发的还不多见。
刘胜忍不住插话问:“叶厂长,不竞价的话,咱们还搞招标会干什么?”
如果只是想要各厂的“批发价”,那他们拿着5套设备的订单上门,在随便哪家企业都能拿到“批发价”。
叶满枝说:“当然是付款方式的竞争啊!咱们今年最多能拿出15万的设备费,要是哪家企业愿意在付款方式上给咱们让步,那在设备性能差不多的情况下,肯定要选择这家肯让步的。对咱们来说,最好的结果是今年付15万,年底或明年再付10万。”
反正明年也要采购设备,这种付款方式,与明年单独采购差不多。
可是总价能节省4万-10万,交付期也比单独采购更短。
刘胜常年搞供销,很有生意头脑,心里已经认可了这种方式,但他仍有些担心,“万一这些机械厂都不肯在付款方式上让步呢?”
这不是没可能的,国营单位什么都要按流程来。
人家未必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那就流标呗,”叶满枝无所谓道,“要是流标了,咱们就还按原计划进行,今年先买两套半。”
刘胜望向牛恩久,“厂长,你觉得怎么样?”
老牛厂长在经营上一贯大胆尝试,他对这个招标会还挺动心的。
但他当着党委书记,对某些事情还要把控方向。
“招标会”容易让人联想到资本主义。
尽管有些单位已经组织过招标会了,可老牛厂长不想在这种事上冒险。
于是,他权衡片刻说:“这种招标形式挺新颖的,就是不知道效果如何。这样吧,咱们试着组织一次招标,但是不要叫‘招标会’,就叫‘订货会’。”
“……”叶满枝笑着点头,“行,那我让人跟这些企业联系,咱们尽快组织一场订货会。”
招标会也好,订货会也罢,内容都是换汤不换药的。
就是需要多费些口舌,将招标会的规则套用到订货会上,解释给各单位。
叶满枝走出办公室时心想,老牛厂长很谨慎,她这种小年轻还得向老同志多学习啊。
*
滨江第一食品厂一下子拿出一笔25万的大订单,让不少机械厂都闻风而动了。
除了省内五家企业,甚至还有临省的两家机械厂。
叶满枝在厂里翻看各大厂家发来的产品介绍时,迎来一位意外的来客。
“张姐,你怎么有空来我们厂了?”叶满枝接到门卫电话,赶忙跑出去将人请进来。
张厂长挎着她的臂弯,边走边问:“你们厂是不是要采购五套罐头生产设备?”
“对,我们还在报纸上打广告了呢!”
“听说你们要搞招标会,让大家竞标?”
叶满枝纠正:“只是订货会,不是招标会。到时候各家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名录、报价,还有付款方式报给我们,我们会结合自身条件,选择一家企业进行合作。”
张厂长坐进她的办公室以后,直截了当道:“我就不跟你绕弯子了,我今天来找你是受人之托。你知道的,我们滨江第二啤酒厂是滨江机械厂的下属单位,人家听说咱俩交情不错,就让我上门帮着打听打听。”
“哈哈,那是能借我白糖的交情,岂止是交情不错呀!”叶满枝将泡好的茶端给她,笑道,“张姐,这事你给我打个电话就行,根本不需要亲自跑一趟。”
“那你们这个订货会,主要看哪些条件?”
“我们厂本来准备分两年进行采购,那样的话手头资金也宽裕一些。但是一次性买五套,价格能优惠不少,付款方式也有更多商量的余地。”
张厂长问:“你们原本准备今年花多少钱买设备?”
“十二三万吧。”
食品厂开订货会的目的是采购设备,谁的付款方式优惠就选谁。
她早就跟刘胜说过了,无论谁来打听,都可以给人家交底。
所以,叶满枝也毫不犹豫地将食品厂的心理预期告诉了张厂长。
张厂长并不是唯一上门探听情报的,在订货会开始之前,一直有企业代表托关系来食品厂打听情况。
有四家机械厂在洞悉食品厂的盘算以后,退出了竞争。
等到正式举办订货会的那天,只来了三家企业。
两家本省的,一家外省的。
虽然来参会的企业不多,但食品厂这边相当重视,领导班子的所有成员、几个科长、车间主任都出席了。
主要是头一次组织这种形式的订货会,大家想来瞧瞧新鲜,看看热闹。
订货会由供销科长刘胜主持,说完开场白,介绍己方需求后,就让三家企业代表一一上台发言,介绍他们的产品特点。
有关这三家的设备,食品厂这边已经开会研究过好几次了,对他们的情况都有底。
食品厂这边最关心的,还是各家提供的付款方式。
于是,当各家将写有报价和付款方式的报价表交上来以后,食品厂的几位厂长立即围坐到一起。
像等待开奖似的,一一亮出三张报价表。
他们采购的是两条水果罐头生产线,两条方形肉罐头生产线,一条圆形蔬菜罐头生产线。
德化机械厂和那家外省机械厂给出的报价都是24.96万,滨江机械厂的报价是24.3万。
前两家给出的方案都是,今年交付三套设备,预付款30%,每交付一套设备支付10%的货款,另两套在明年六月之前完成交付。
而滨江机械厂承诺今年交付五套生产线,要求预付款30%,每交付一套设备支付10%的货款,货款到账再交付下一套,今年12月31日之前要结清全部尾款。
当然,如果他们交付延迟了,也会有相应的赔偿。
王士虎提议:“要不还是选德化机械厂吧?选省内的机械厂,设备运输和安装都更方便。今年付60%,差不多就是15万,明年再付剩下的40%,咱厂里的现金也能宽裕点。”
叶满枝更想选择滨江机械厂。
“滨江机械厂的主营业务是航空发动机,制造工艺没得挑,我记得咱们之前有两套设备是从他们厂采购的。而且报价比另外两家便宜了6600元。”
关键是人家能在年内完成交付!
越早交付,越早投入使用,对罐头车间是好事。
唯一的不足是,他们要求在年底之前结清尾款,这对食品厂来说还是有点压力的。
蒋文明也建议选择德化机械厂。
“虽然报价高了一点,但尾款可以在明年支付。咱们今年还有好几个车间要采购设备,那点现金不能全用到罐头车间身上。”
叶满枝给关多福使个眼色,关主任立即为车间争取道:“各位领导,我们午餐肉车间已经在和梅林厂找差距了,按照目前的进展,今年在午餐肉的成本上至少能节省15万。年底那笔尾款,可以用我们车间节省的这笔钱支付。”
他这话说得比较讨巧。
好像节省出来的钱就是罐头车间的。
实际上,罐头车间不是单独核算单位,即使省出了15万,那也是厂里的钱。
朱可海笑道:“关主任,省出的钱算是集体的,罐头车间可没权利支配这笔钱。”
他包干了糯米纸车间,糯米纸虽然在上个月试制成功了,但生产设备不足,他虽然注重思想政治学习,但也想给糯米纸车间采购一套新设备。
叶满枝心里原本还有些不确定,可是听到朱可海的发言以后,她那颗心立马就放回肚子里了。
老牛厂长是啥样的人?
只要看谁不顺眼,就能一直跟对方唱反调。
即使无法反对,他也要一直拖着。
叶满枝对此深有体会。
如今朱可海是老牛的第一眼中钉,他的提议,老牛多半是要反对的。
果然,争论了几天后,老牛厂长拍板了,就从滨江机械厂采购设备!
双方之前有过合作,而且滨江机械厂的报价最低,尾款就用罐头车间节省出来的成本支付。
他让供销科与机械厂多争取了15天,在明年1月15号之前结清尾款即可。
如此一来,食品厂今年的账面能好看点!
*
正式与滨江机械厂签订采购合同的那天,压在叶满枝心里的那块大石头,好似骤然被挪开了。
她来食品厂上任整整一年,终于履行承诺,给罐头车间买来了设备!
这可不是每年一套,而是一次性签了五套!
虽然还没能恢复罐头车间的往日荣光,但是足以让所有人都能喘一口气了。
叶满枝关上办公室的门,嘴里哼着《蓝色多瑙河》的曲调,高兴地转了几个圈圈。
等她平复了激动心情,去罐头车间正式宣布好消息的时候,早就听到风声的职工们,仍然不可抑制地沸腾了!
有人吹口哨,有人鼓掌。
“三班倒的日子终于要结束啦!”
“有了新设备以后,是不是就不用上夜班了?”
“叶厂长,我的要求不高,咱车间能两班倒就行,上了半年大夜班,真是上够了!”
叶满枝跟大家一起拍手,笑着说:“三班倒的情况肯定要调整的,咱们白天都加把劲儿,争取只上一班!如果赶订单的话,咱们也最多安排两班!”
“叶厂长,今天有这么大的喜事,食堂能加个菜不?”
“行了行了!”车间主任陈桂兰站出来阻止,“咱们都低调点,这次的设备是叶厂长为咱们罐头车间争取来的!厂里原本只打算给咱们买一套,结果现在却变成了五套,而且是国内最先进的!其他车间不知有多眼馋呢!这事咱们自己清楚就行,都别出去显摆啊!”
“哈哈哈,知道了!”
虽然不是给大家伙涨工资、发奖金,可是对于工人来说,车间有了新设备,就跟当兵的有了新武器似的。
车间发展得好,让大家心里敞亮,感觉日子有奔头!
叶满枝跟大家一起热闹了一阵,不经意笑着回头时,瞥见了站在车间门口的余幽芳。
“余工,找我有事啊?”
余幽芳点点头,将她喊出了车间。
两人走到无人的角落,余幽芳问:“叶厂长,我听说你要去广州参加出口商品交易会?”
“对啊,今年咱们好几个车间都要上新设备,产能提高以后,生产任务能提前好几个月完成,我想去广交会给咱们厂多接几个出口订单。”
余幽芳问:“你参加的是哪个交易团?咱们厂有几个名额?”
“我跟省外贸局申请的,到时候跟着省里的交易团走。他们那边名额紧张,所以我提交申请的时候只要了一个名额。”
食品厂是省管单位,申请省交易团比较合适。
但省团的名额向来抢手,每个单位只能去一两人,有的单位甚至要不到名额。
余幽芳拉着她问:“叶厂长,咱们厂能再加一个名额吗?我也想去广交会看看。”
叶满枝压下心中诧异,爽快地说:“你要是愿意一起去,那当然好啊,到时候咱俩还能做个伴。我一会儿往外贸局递个申请,尽量再争取一个名额。”
余幽芳是总工艺师,广交会跟她关系不大。
她怎么突然就想去广交会了?
余幽芳默默叹口气,她不是想去广交会,她只是不想在厂里呆着。
最近厂里真是莫名其妙,先是那个新来的朱可海,跟有毛病似的,动不动就跑去各大车间,给职工们讲课。
厂长牛恩久不但不阻止,还站出来表示支持!
只不过,牛恩久说,思想政治学习必须坚持,但最好不要影响厂里的日常生产。
所以,他建议上课时间安排在下班以后。
他每天下班不回家,盯着朱可海给大家上课,有时候还要站出来总结一下。
这种思想政治课,不但职工要参加,干部也要参加。
余幽芳不想在下班后听朱可海长篇大论,听说叶满枝要去广州出差,而且一去就是一个月,她第一个想法就是跟叶厂长一起出发!
……
叶满枝猜不透余总工的心思,帮对方向省外贸局递交了申请,便着手清点这次去广交会要携带的样品。
食品厂的出口主力,一直是罐头产品,偶尔能有点糖果的出口订单。
其他车间的产品都是内销的。
她这次想尝试着给其他车间也拉点出口订单,尽量让每个车间都能有点出口任务。
省得职工们又要在工作时间被喊去上思想政治课。
所以,她这几天把各大车间的所有产品都捋了一遍,制作了一份产品清单。
挖掘有出口潜力的产品。
周如意帮她一起忙活,想起那几条新订购的生产线,提醒道:“厂长,咱们新订的五条生产线里有两条是生产方形罐午餐肉的。这次是不是应该去广交会上展示一下咱们的新产品啊?”
听说老外都喜欢方形罐的。
叶满枝在心里合计了一下,他们跟机械厂约定的是先交付一条方形罐生产线。
交付时间在五一之前。
刨去安装、调试、试生产的时间,正式投产恐怕要等到六七月份了。
叶满枝摇头说:“广交会在4月15号开幕,咱们肯定是拿不到方形罐成品的。”
“那要不这次就算了?”
“你往机械厂那边打个电话,问问他们制造进度咋样,现在机器能运转吗?”
要是能运转,兴许可以带着原料,去机械厂的车间试生产几个。
周如意出去打了电话,没两分钟就跑回来摇头说:“不行,人家那边刚开工呢。”
叶满枝在办公室里琢磨了一下午方形罐。
快下班的时候,她去了一趟空罐车间。
“刘主任,咱制罐组能给我做几个午餐肉的方形罐吗?就做198克和340克两种规格的。”
“能做,但新的生产设备还没进场,叶厂长,你要这种空罐有什么用啊?”
“我带去广交会展示用的。”
到时候她就给空罐贴上罐标,放在桌子上摆个造型,让外商远远看一眼就得了。
*
叶满枝准备带一堆空罐子去广交会滥竽充数。
当天吃过晚饭以后,她把小崽打发出去,拉着吴峥嵘说悄悄话。
被支走的吴会计本来已经跑去隔壁找伊伊玩了,想起爸爸新给她做的鸡毛毽子,她又折返了回去。
刚走到客厅门口,就听她妈妈说:“咱俩只在刚结婚那年,去爸妈那边探过亲,之后就再没去过咱爸的驻地。你最近能不能休探亲假啊?”
“无缘无故的,探什么亲?”
对于去老吴的驻地,吴峥嵘没有半分兴趣。
叶满枝挤到他身边,将他正在摆弄的一个什么零件夺走,搁到旁边的桌子上。
“广交会4月15号开幕,5月15号闭幕,再加上提前布置和往返的时间,我得去广州一个半月呢。我一去这么久,你俩不想我啊?”
门外的吴玉琢下意识点头,当然想啦!
吴峥嵘说:“想归想,但现在的情况不比当年,咱们那时候刚结婚,去探望一下父母是正常的。如今没什么理由去探亲,而且姜所刚去北京出差,我跟老周要守在单位里。现在不是请探亲假的合适时机。”
“真不能一起去呀?”
“这次真不太行,”吴峥嵘摇头,顺便打消她的另一个念头,“虽然可以给有言开探亲介绍信,但你这次是跟着省里的交易团走的,带着孩子不像话,以后找机会再说吧。”
上次带有言去了一次上海,结果人家回家就加入儿童团了。
叶来芽自此下定决心,以后要多带闺女出去见见世面。
但这种事不能强求,这次真的不合适。
“哎,那你带着有言在家等我吧。”叶满枝捧住男人的俊脸啵啵了两口。
偷听外加偷瞄的吴玉琢,赶紧捂住眼睛。
调转方向,轻手轻脚地走出了家门。
“鸡毛毽子呢?”等在门口的伊伊问。
“啊,我我,我没找着。”吴玉琢不太擅长撒谎,拉着她往大院里跑,“明天再踢毽子吧。”
跑到主干道上,她又好奇地打听,“伊伊,你妈妈喜欢亲你爸爸不?”
“不喜欢啊,我爸爸可臭了。”
“那你呢?你也不亲你爸爸啊?”
伊伊耿直道:“不亲,他不爱洗澡,太臭啦!比我大哥还臭!”
吴玉琢心想,还是她爸爸好,一点也不臭,所以她妈妈就总喜欢亲爸爸。
哎,爸爸要是能带她去广州探亲就更好啦!
鹿子草 作品
176 第 176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