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湖边 作品

第893章 攻灭罗涡

湄南河谷尚未退潮,湿气弥漫在河泽之间。泰孟联军南下之势如锋,犹如江河决堤,奔腾而下。新成立的「泰孟联军」由掸邦共主芒迦罗与哈利奔猜降王阿迪查拉共同统帅,主力由永昌、景栋、南奔等地集结而来,旗帜杂而不乱,军容初见大国之相。

罗涡方面,帕亚·维拉瓦迪王正率领残余高棉与罗涡联军回防沙拉鉴(今那空沙旺一带),兵疲粮尽,然因不料北军来势如此迅猛,竟未及整顿即被追上。

九月初七,泰军前锋由掸邦将军帕维阇统领,携象军五十余头、步卒四千,于清晨突抵沙拉鉴北郊的密林,斥候报:罗涡王率军正横渡北岸稻泽,部队正处调动途中。

帕维阇见状,旋即下令分兵三路包抄——掸邦象军自西侧穿林包围;景栋与南奔步卒由东侧谷口封堵;哈利奔猜孟族残军为中央主力,长驱直入。

未及一炷香时间,战斗爆发。罗涡与高棉联军猝不及防,尚未列阵,战鼓已震天动地,象嘶马鸣,兵卒在泥泞稻田间混战。帕亚·维拉瓦迪亲督中央,被泰军长矛兵团冲散。象军反冲时,践踏己军逾百人,队形瞬间溃乱。

高棉象军大将毗罗库马拉·瓦普奋力抵挡,被南奔出身的维拉·巴图萨率象军包抄,力战三十合终于战死。

罗涡联军士气本已低落,得知主帅帕亚·维拉瓦迪负伤失联,象军溃散,高棉亲王阇耶跋摩·苏利耶梵沙令军西撤,却误入掸邦精锐设伏之地,一夜激战损兵过半,只得率残兵南逃。

高棉女将因陀黛维·舒提卡拉掩护主力撤退,然东侧粮道早被切断,补给不继。女祭司苏摩孙达里·黛维领护城祭司撤回罗涡都城,并焚毁沿途粮仓以阻敌。

战后第三日,泰军进占沙拉鉴。昔日罗涡北境重镇,如今烽烟四起,百姓早已逃散,只有被弃的祭祀所与残破王祠。段婆娑跋与芒维阇尼进城设治,贴出告示:「凡愿归顺大泰者,田地原籍如旧,不杀不掠」。

芒迦罗在沙拉鉴北山举行大会,将哈利奔猜王阿迪查拉尊为「国师王」,令其为前军都督统筹南下计策,而南下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截断罗涡至金边之间的粮道与交通枢纽——亦在此确定。

泰国的第一次对外战争,在沙拉鉴取得压倒性的开局胜利。而湄南河流域千年的王权与神祇,在战火与信仰的更替中,正迎来一场新的洗牌。

沙拉鉴失陷后,罗涡王帕亚·维拉瓦迪率残军退守都城华富里,此地地处湄南中游东岸,为高棉在西域的最后枢纽重镇,设有王宫、佛塔、象坊与皇家象舍,亦为罗涡之神祇「因陀罗·毗湿摩那神」祭坛之地,军民士气与信仰均系于此。帕亚王深知此城若失,则整个西柬防线将崩,故调集所有可战之兵力与高棉援军死守城门,图与泰孟联军决一死战。

泰孟联军主力在芒迦罗、阿迪查拉王双帅指挥下,分三路南进:掸邦主力由西线穿越南奔至彭世洛山区,再取东折,意图自后山包抄华富里;永昌与景栋步军自沙拉鉴沿河而下,直指城门;哈利奔猜旧部为中军,负责军粮与辎重保障。

沿途各地傣人族裔与归附土司纷纷开城响应,其中清哈、呵叻、披集三地望族皆主动请降,提供桥梁船筏与米粮辎重。泰军行军之路,每至一府,便立「大泰国行省制」,封纳族长为「县尉」以靖民心。

在华富里,帕亚·维拉瓦迪王召集残军与高棉援军开城防会议,参会者包括:高棉亲王阇耶跋摩·苏利耶梵沙,主张坚守等待金边本国增援;女将因陀黛维·舒提卡拉,主张出击奇袭泰军粮道;象军大将毗罗库马拉·瓦普之徒,建议集中象军突围;女祭司苏摩孙达里·黛维则坚决反对战斗,称神祇示警「湄南河神已转向北地」,宜谋求天命交替之和平之道;学者阿南塔·维帕拉则指出:今非昔比,罗涡之民心已怀疲乏,与其守死一城,不如主动南撤至湄公河流域另寻复国之地。

王听诸议未决,只得调集华富里库存军械,开始加固城防与修筑护城壕。

十月初四,泰孟联军大营移至华富里城北十五里外之摩诃祇岭,距都城仅日行程。夜间风雨交加,军帐内灯火通明。

阿迪查拉王与芒迦罗共议攻城之策,召来段婆娑跋与悉梨阿阇梨问道:「吾等若强攻华富里,虽胜亦必损兵折将,且罗涡与高棉宗教势力盘根错节,若神坛遭焚,恐南方各部起兵共击吾等。」

段婆娑跋淡然一笑:「攻心者,为上也。彼女祭司苏摩黛维既言河神已转向,则民心必疑;我可偕悉梨师与芒维阇尼入城招降,若其不降,再行雷霆之击。」

三日后,傣军使节团衣冠整肃,祭坛香烟缭绕之中,乘象而入华富里城北,苏摩黛维接见于罗涡大祠之中,数百城民匍匐听闻泰军来旨。

段婆娑跋朗声宣告:「罗涡虽崇高棉之神,然湄南诸河所灌者,皆大泰国之地。昔为臣属,今当为邦。王者当观时而行,民命为重。若王降,可为大泰之东藩,保其社稷。」

城中哗然,祭司低首不语,惟闻诸百姓传语:「北方傣军严整有序,所过不扰;高棉已不如昔,何苦舍命守旧?」

帕亚王心知民心已变,却仍强撑抵抗,驳回招降。当夜即下令封门备战。

翌日破晓,傣军象阵已列于城北五里平原,号角齐鸣,千矛如林,泰孟联军罗涡之战——最终决战,即将开打。

十一月月初三,晨雾未散,罗涡都城华富里北郊,泰孟联军主力分三路展开总攻:芒迦罗帅掸邦象军自西北猛攻北城门;阿迪查拉王统率哈利奔猜诸部猛击东城墙;永昌与景栋诸军在段婆娑跋与帕拉·维帕坎率领下,自南岸以火箭焚敌河桥,截断援军。

此时,高棉援军总帅阇耶跋摩·苏利耶梵沙率五千人自东南方赶至,企图从南郊拯救罗涡。然因象军陷入泥泞,军械不整,于城外东南「湿婆丘」遭遇永昌与景栋步军伏击。掸兵以象鸣为号,混入象群,反间扰阵,令高棉军象阵自乱。

象背之上,高棉女将因陀黛维·舒提卡拉奋力斩敌,却遭泰国名将帕那伽跋率精锐火器部队射落。其余高棉象军闻主将堕象,士气崩溃溃逃,阇耶跋摩亲王亦在退路中被击中膝盖,抱伤南逃。

至黄昏,罗涡援军全军覆没,华富里守将大惊,气势全失。

十一月初五,联军齐发总攻,东北角城垣首先被掸邦象军冲破,诸军蜂拥而入。城内巷战激烈,高棉与罗涡守军顽抗,但兵力已不足三千,兵疲民怨,兵败如山倒。

帕亚·维拉瓦迪王率余部退守皇宫,焚毁王印与金佛像,欲与神坛同亡。祭司苏摩孙达里·黛维呼号:「神祇不在城墙,而在人民与未来!」强行打开南门,护送宫女与部分王族西逃湄南。

傣军将领维拉·巴图萨指挥部队攻入王宫,俘获守城高僧帕拉·达摩卡维,帕亚王终于被围于因陀罗大祠之中。见大势已去,自刎于神像之前,血染石坛。

傣军封祠焚香,焚毁王宫,立「湄南行省」,傣文与孟文双语刻于城门:「从此华富里归大泰国一统」。

华富里既下,泰孟联军气势如虹。段婆娑跋与芒维阇尼等人旋即上表芒迦罗,请以此胜势,乘胜南下,征服整个湄南河平原。阿迪查拉王亦自荐为「征南先锋」,表示哈利奔猜旧部熟悉南方水路、地形与族群分布,可为先导。

芒迦罗召集傣人诸酋与孟族头目共议,最终定策:掸邦军由北陆中路穿越沙攀武里直取阿瑜陀耶;哈利奔猜旧部与南邦、清迈傣人沿河南行,水陆齐进;永昌与景栋之军留守华富里整军备粮。

腊月初,联军渡过湄南河中游,阿瑜陀耶城门远现,昔日由高棉宗主设立的贸易重镇,如今正是统一湄南流域最后的屏障。

联军诸将仰望南天,段婆娑跋轻声低语:「若此役得成,大泰将不再是山林中的民族,而是南海与天竺洋之间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