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役象军多达万人,重象近四千余头,自诩「神军之军」,攻势如山,直逼吴哥。
面对危局,苏耶跋摩二世紧急召集「火军第一营」由摩诃因达罗亲自率领,携三百名火铳兵、六门铜炮,自吴哥东南疾行至瓜水与叛军先头部队遭遇。援军尚未集结,火军不得不独立迎敌。
叛军阵中战象横列,锦甲耀日,象背高台射手环立,鼓声震天而来。摩诃因达罗面无惧色,火军列五行十列,先以钢盾守阵,火铳营隐身后方。待象军入场三百步内,雷鸣齐发!
「轰!轰!轰!」
火铳连击之下,前排三象当场崩狂,象背士卒坠落。其余象群惊惶跃动,不辨敌我。铜炮发射「天雷震弹」,一弹落地,沙尘卷天,象血四溅。整支先头象军溃不成军,踉跄后撤,践踏本阵。
摩诃因达罗高呼:「乘火击败象,乱军如草芥!」
火军乘胜出击,十人一排,火铳接力,烧火瓶与炸枪齐飞,两刻钟内大破象军先头五百,叛军仓皇退却至波列河西岸,隔河对峙。
火军初战大捷,捷报传回吴哥,朝野震撼。素来轻视火殿的老贵族终于发觉:这支「贱奴之军」,竟可破象神之军。
苏耶跋摩二世乘势下诏:「废象军制,收象神祀,扩火军十营为三十营,改宫廷祭神日为『雷火天祀』,以昭变革!」
旧制崩溃,改革之火一发不可收。
但叛军未灭,毗湿奴跋摩尚聚兵万余,退守洞里萨河北岸,并得象军信众支持,声称:
「火非天道,雷乃妖术。若以蛮火治国,高棉当为蛮奴!」
火殿大典之上,苏耶跋摩二世召集百官。御座前,一边是火军总监摩诃因达罗,一边是投诚回朝的老象将伽那跋摩。
伽那跋摩低声道:「大王,愿从火军,不愿再见弟兄葬于狂象蹄下。」
苏耶跋摩二世沉声应曰:「吾宁负先王之轨,不愿负后世之魂。象可载人,火可载国。高棉,当乘火而起!」
瓜水之役大捷后,苏耶跋摩二世终于下达震惊天下的密令:「以火灭象,荡平叛逆,废象军,彻底改革军制!」
火军总监摩诃因达罗奉命率三千火兵,百门火炮,联合三支步兵军团,共约一万人,自吴哥出发,兵分两路围剿北境象军叛乱势力,矛头直指象军余孽盘踞的蒙罗坡城。
象军世族原盘据山川交错、湿林密布的蒙罗坡高地,地势本利象军作战。但此时火军已掌握明军军法,重行军、快布阵,并备有「地雷雷石」与「炽焰烟罐」,一经接敌即在山道林间设伏,火焰炽烟逼象失控,象军难以再用大象强行冲阵。
摩诃因达罗亲率中军正面压进,由其弟耶输跋摩领左翼军夺取溪谷桥梁,以油火烧断象军退路;右翼火军则自山林潜行夜袭后营,一夜之间焚毁象棚五百,杀象军士卒三千余人,活捉叛军象头人三十七人。
蒙罗坡城中象神大殿高悬「护国之象」神像。毗湿奴跋摩与象神祭司困守城内,仍誓死拒降,囚禁一切主和派,鼓动信徒「护象即是护国」。
摩诃因达罗遂设「火网」之阵,四方以石火铁炮围城,日夜轰击,并以火箭射入「雷磷火瓶」,火毒四起。七日七夜后,蒙罗坡城墙崩溃,象神大殿化为焦土,神像熔毁,叛军溃败,城中哭声遍地。
毗湿奴跋摩纵火自焚于象神殿下,祭司悉数伏诛,高棉象军最后的堡垒自此灰飞烟灭。
战后,苏耶跋摩二世下令全境:废除象军编制,原象军士卒可入火军或农屯,象兽充作劳役,不得再武装;毁象神主祀大殿三十六所,移象骨供奉至「烈火殿」作反思纪念;设「火工司」与「火兵院」,于金边与暹粒设立火器工坊,招募明国、粵南工匠为师;重赏火军将士,摩诃因达罗封为「火武王」,耶输跋摩为「镇雷侯」。
整个高棉帝国进入以「火军」为核心的新军制时代,火器不再是禁忌,而是新国魂的象征。
摩诃因达罗登上烧毁的象神殿残台,看着象神熔化后的残骨静卧在炭灰中,对耶输跋摩轻声道:「昔日象王之国,如今只剩残灰。火虽残酷,却能救国。」
耶输跋摩答道:「我们灭的不是神,是迷信。」
风过,象骨脆响。高棉帝国,终于走向一条与过往迥异的路。
湄公河北岸,云雾缭绕的哀牢山中,象嘶声声,战鼓隐隐。
高棉象军败走蒙罗坡后,部分残部辗转入境孟苏瓦国,由前象军统领悉陀婆罗率领,投奔老王族后裔坎哈·苏瓦那。孟苏瓦本为高棉的藩属,但地处边陲、民风彪悍,信仰混合婆罗门与古巫教,中央鞭长莫及,素来自成一格。
此时,坎哈·苏瓦那正与两位神祇代理人密谋新局——
月色下,琅勃拉邦王宫的密殿中,坎哈王端坐于象牙高座,左右是两名神秘人物:娜拉·坎蒂萨,孟苏瓦最具影响力的双性巫祭,生而阴阳两体,自幼通灵视鬼,擅操「驱象巫法」;阿南塔·坎帕拉,自古都那空丛林而来的佛门高僧,曾为高棉王宫供奉,后因不满吴哥腐化南遁。
坎哈·苏瓦那语气凝重:「如今火军平地燎原,象军溃败。我若救援叛军,等同与吴哥决裂。」
娜拉眼神闪烁:「大象虽败,但象神之灵尚在。坎哈,你不是想当人家的藩属一辈子吧?」
阿南塔缓缓开口:「天道轮回,火焰兴起之时,正是象灵重铸之机。吴哥气数已尽,天命将至我族。」
三人最后对视一眼,点头为盟。坎哈高举金象权杖,宣示:「自今夜起,我族接纳流象之军,与坎蒂萨女巫共祀象灵,由阿南塔大师共建佛戒王国。我等不再属于吴哥。」
当年冬至日,坎哈王登高于琅勃拉邦古象台,焚香三天三夜,率巫祭与高僧、军士与俘象,面向湄公河祭天宣誓:「吾今承象灵神启,重建象军之荣,于湄公河北岸,建象佛合一之国。国号——万象!」
当天,悉陀婆罗率余部改穿万象之军服,编为「象灵圣军」,坎蒂萨领巫祭部建立「神象院」,而阿南塔高僧组建「万象戒军」,并在山间寺院开设「金象大讲堂」,号召百姓以佛法重铸忠勇之心。
万象国虽初成,但军政双重体制迅速稳固:坎哈·苏瓦那为万象国「王主」,统御万象军政;娜拉·坎蒂萨为「神象女祭王」,统领巫术与神事;阿南塔·坎帕拉为「上戒尊僧」,掌教法与国德。
万象国建国不过一月,消息便传至泰国和明国的广南南路。曼谷总监段婆娑跋立即将情报上报大理永昌府。
明国广南南路巡抚叶梦得阅报后,沉声对副官说:「象军之祸未尽。这万象国,不仅是高棉的问题,也是大明在天南的潜患。不能坐视。」
而此时粤南国安南军也闻风警惕,开始加强西北边境的布防。
万象国初起,彷佛又点燃一团新的野火,而这团火,是佛与象混血之火,是对火军文明的另一种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