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664章 送别

在诺坎普球场亲眼见证了曼联的三冠王伟业这件事,陶希武跟着曼联大部队回到曼彻斯特,之后他拿到了两件由曼联所有球星签名的球衣,此行可谓圆满。

飞回燕京之后,他休息了一晚来到燕影厂的剪辑室。

剪辑师周新霞一见到他就埋怨道:“哎呦呦,可算是回来了!你还记得你有部电影呢?”

陶希武略带歉意的说道:“周老师您多担待,这回实在是机会难得。”

他说着话,送上了一个小礼物。

“您儿子不是喜欢足球吗?贝克汉姆的签名足球!”

1996年8月17日,在塞尔赫斯公园球场,贝克汉姆在曼联与温布尔顿的比赛中,打进了一粒惊世骇俗的超级远射,从此一球成名。

成为欧洲足坛的足球金童,名声远播海内外,国内也有不少他的忠实球迷。

周新霞儿子是不是贝克汉姆的球迷陶希武不知道,但他知道远在燕京的青春期小子收到一位由欧洲足球明星亲签的足球,将会是怎样的激动和高兴。

“贝克汉姆呐?”

周新霞的抱怨声被陶希武这个礼物给堵了回去,“哎呦呦,真是让你破费了。报纸我可都看了,你大姑那球队可真是创纪录了。三冠王呢,央视都报道了。”

陶希武的家庭情况在燕影厂不是什么秘密,何况周新霞已经跟他合作第二部作品了。

她一说起这个话题,陶希武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那可不!三冠王啊,五大联赛第一个三冠王,曼联今年绝对是统治级别的表现,什么拜仁、巴萨、阿森纳,根本不在话下。”

“您不在现场,比赛那天,哎呦喂……”

“诺坎普球场坐了整整10万人,10万人啊,我小时候看亚运会开幕式都没那么多人。那帮球迷一个个的……”

……

现场见证曼联的三冠王伟业,够陶希武吹嘘几年了。

他正跟周新霞神侃的时候,徐浩峰来了。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

陶希武顺手又把带来的另一个签名足球送给了徐浩峰,“这是谁的签名?”

“罗伊·基恩。”

“卧槽!”

徐浩峰惊叫了一声,就差给陶希武跪下了,抱着足球比抱着裸体美女都亲切,眼神中满是爱意,感觉他恨不得对着球撸一管。

欣赏过签名足球,徐浩峰又追问起了欧冠决赛的事。

这次陶希武去欧洲看球之前问过他和卢伟健去不去,两人都是球迷,对这个提议很动心,可很快就被现实给拍醒了。

这年头去一趟欧洲,光机票就得大几千块钱,去欧洲观赛算上食宿行的话两万块恐怕挡不住。

最关键的是欧冠决赛门票一票难求。

陶希武说要送两人两张票,但徐浩峰和卢伟健想了想后还是婉拒了,他们想也知道,陶希武送出的门票要是在黄牛手里,恐怕万把块钱都不止。

他们现在都毕业了,不是当年在学校的时候,知道不能总占陶希武的便宜。

去年《录像厅》赚了钱,陶希武给他们两人一人分了5万块,算是让他们赚到了出校门的第一桶金,也更让两人珍惜跟陶希武的关系。

听着陶希武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徐浩峰一脸心驰神往。

一旁的周新霞摇了摇头,实在想不通看个足球比赛而已,为什么能让这帮男人如此神魂颠倒,难道还能比女朋友好看?

几人说话间,又有人走进了剪辑室。

“韩厂!”周新霞问了声好。

韩三平冲他点了点头。

“韩厂长!”陶希武和徐浩峰也问了声好。

韩三平满脸和气,挂着笑容,“我还寻思过来看看你们片子的进度怎么样了,希武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儿刚回来。”

“嗯。现场看比赛情况感受很不一样吧?”

“哎呦,可说呢……”

陶希武闻听这话又被搔到了痒处,忍不住又情景再现了一回。

韩三平饶有兴致的听他讲完,在足球话题上聊了一会儿,才关心起新片的制作进度。

陶希武的上部片子赚了不少钱,林朝阳让他自己给自己当老板,希望他能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这次他开新片,燕影厂闻着味儿就贴上来了,给陶希武新片《道士下山》投资了50万。

韩三平出身于峨眉电影制片厂,94年调任燕影厂制片厂,这几年把燕影厂经营得有声有色。

燕影厂的投资当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向林氏影业示好,陶希武心里也清楚,他没有那种一定要凭借自己闯出一番天地的执拗,反倒是有些压力,怕新片没拍好,给姑姑丢了人。

聊了一阵新片,韩三平又看了几段新片的剪辑片段。

“现在说好与不好太早了,不过片子拍得很扎实,等上映以后报名个金鸡奖试试。”韩三平拍着陶希武的肩膀鼓励道。

“谢谢韩厂长。”

“客气什么,你这片子可是我们厂里今年的重点项目。”

给陶希武提供了相当高的情绪价值后,韩三平才离开。

6月16日,第53届美国戏剧托尼奖在纽约格什剧院举办。

托尼奖的全称安朵涅特·佩里百老汇戏剧奖,创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以来被视为美国话剧和音乐剧的最高奖项。

美版《父亲》三提三中,拿下了包括最佳话剧男主角、最佳话剧女配角、最佳话剧场景设计的三项大奖。

在历年托尼奖的评奖中,《父亲》的提名和获奖奖项都不是最多的,但却是少有的提名全中的作品,由此也可见这部作品在评委群体中所受到的认可。

揽下托尼奖三项大奖,也让《父亲》短暂的成为了媒体瞩目的焦点之一,起到了不俗的宣传效果,有利于今年演出季的票房。

颁奖前,乔治曾邀请林朝阳亲临托尼奖现场,却被林朝阳婉拒了。

《父亲》是他的小说改编不假,但到了评奖这阶段跟他关系就不大了,林朝阳没心思去凑这个热闹。

不过《父亲》在托尼奖后,却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国内媒体对于外国奖项的认可向来是非常重视的,话剧的影响力肯定是不如影视、体育这些领域。

但《父亲》毕竟是首个获得托尼奖的国内作品,属于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自然应该集中报道一番。

《父亲》获奖引发的舆论效应在文化界正经热闹了几天,托尼奖后一周,人艺方面还专门为《父亲》开了个座谈会。

会上刘锦云表示,今年他们会全力推动《父亲》的全国巡演,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父亲》这样优秀的作品。

转眼暑假到来,新书的第四卷创作正在进行当中,每天下午和晚上林朝阳都会在书房伏案创作。

这天傍晚他从书房出来,就听到冬冬和晏晏在谈论晚上要去电影院看刚上映的《黑客帝国》。

《黑客帝国》今年3月底在美国上映,之后几个月陆续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均取得了极佳的票房和口碑。

国内上映走的是“进口大片”的分账名额,所以晚了3个月。

目前电影已经在美国下映,取得了17亿美元票房,海外票房也突破了25亿美元,全球票房达到了42亿美元,成为林氏影业迄今为止票房最高的电影。

《黑客帝国》票房大获成功,并且林氏影业对外表示,将会打造《黑客帝国》三部曲。

此消息一出,林氏影业的股价应声而涨,当天便飙升了24。

按照美国专业电影机构的预估,这部系列电影极有可能为林氏影业创下超5亿美元利润。

而这已经不是林氏影业第一部大卖的系列电影了。

《黑侠》《生死时速》《尖峰时刻》《电锯惊魂》《惊声尖叫》《刀锋战士》……

不到十年时间里,林氏影业在动作片、恐怖片领域创造了多个热门系列电影。

《黑客帝国》的大卖则更加特殊,它不仅代表了林氏影业涉足大制作的初步胜利,更代表了林氏影业在科幻片领域站稳了脚跟,丰富了整间公司的制片体系。

根据林氏影业对外公布的片单,近两年以来他们的单片制片成本逐步提升,片单中不乏《蜘蛛侠》《x战警》《哈利·波特》等大投资电影。

林氏影业的扩张脚步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好莱坞的大公司们也逐渐感受到了压力。

“看电影?看电影好啊,晚上爸爸抽点时间陪你们去。”

“啊?你也要去?”

听着老父亲的话,晏晏的语气带着些意外。

不知道为何,林朝阳感觉胸口好像中了一箭,我这是被嫌弃了吗?

“爸爸不能去吗?”

晏晏犹豫了一下,“能。”

闺女明明说的是“能”,可林朝阳却高兴不起来。

他意兴阑珊的摆了摆手,“算了算了,你们自己去吧。”

见老父亲心情低落,晏晏连忙上前撒娇卖乖,才让林朝阳心情好了一点。

等兄妹俩吃过晚饭,高高兴兴的离开家,林朝阳有些郁郁寡欢的坐在院里树下,神色忧郁。

李拓进院时就看到林朝阳一脸愁容,问小孙:“他这是怎么了?”

小孙便把刚才的事描述了一遍,李拓上前故意问道:“怎么了这是?新书写的不顺利?”

“你不懂。”

林朝阳幽幽说了一句,随即又发掘自己这话有漏洞。

李拓家俩闺女,尤其是小闺女还跑到了国外生活,他对这种事是最能感同身受的。

听林朝阳讲了刚才的事,李拓从容道:“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这不是很正常嘛。”

林朝阳盯着他的眼睛,从其中看到了四个字:幸灾乐祸。

“你跑过来干什么?”林朝阳不耐的问他。

“还有饭没?”

“就知道你是来蹭饭的。”

让人给李拓炒了两个菜,等吃上了热乎饭菜,李拓才开口说道:“娜斯想让我去美国。”

听到这话,林朝阳表情讶异,“去美国讲学?还是定居?”

这些李拓去过美国几次,都是应邀讲学或交流。

“主要是定居。”李拓口中吐出几个字,又说:“有合适的机会的话,也会找点工作。暖心走了,娜斯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国内。”

林朝阳轻轻颔首,表示理解。

沉默片刻,他问:“决定了?”

李拓眼中闪过犹豫之色,“还没想好。美国当然是好地方,可国内也有很多牵挂啊!”

从本心出发,林朝阳当然希望李拓留在国内,相识相交这么多年,两人关系莫逆,但现实情况也是不得不考虑的。

李拓年近花甲,妻子又去世了,女儿有心尽孝,让他去美国,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

“这事我可给不了建议,还得你自己决定。”

李拓揶揄道:“还怕我赖上你啊?”

“你赖上我没事,我怕你闺女找我麻烦。”

林朝阳说的轻松,可李拓却从他眼中看到了沉重。

“唉,人老了就是这样,总是有太多牵挂。要是搁20年前,有去美国的机会,我肯定蹦着高去。”

“别有压力。去美国又不是上天堂,坐飞机一天功夫就回来了。”

“你当我像你那么有钱?说出国就出国,说回国就回国。”

李拓的考量很实际,林朝阳说:“我是说回国的便利性,又不是让你一周、一个月回国一趟。”

向来洒脱的李拓少有的犹豫起来,林朝阳起身去拿来了一瓶葡萄酒。

“这又不是做考题,等着交卷,慢慢考虑呗。”

他给李拓倒上一杯酒,李拓的注意力转移到酒上面。

“我真要出国了,还怕喝不到葡萄酒?把你那瓶西凤拿来!”

林朝阳家里有一瓶10年的西凤酒,李拓惦记好久了。

听着他的非分要求,林朝阳狐疑道:“你今天来不会就为了我这瓶酒吧?”

“给我送别,你连瓶西凤都舍不得?咱们兄弟这么多年感情还不值一瓶酒?”

李拓这一手道德绑架玩的溜,林朝阳却不吃他这一套。

“等你走了再说!”

“呸呸呸!”李拓连啐了几口,直骂晦气。

“勉为其难”的喝了两杯葡萄酒,李拓打开了话匣子,跟林朝阳聊着以前的那些事,时而慷慨激昂,时而面露缅怀,追忆往昔,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

两人一直聊到深夜,李拓带着醉意留宿在了西院。

睡在了那间曾经见证过他不知多少次与友人彻夜畅谈,把酒言欢的厢房。

翌日清早,他带着几分宿醉来到东院,吸溜溜喝了一碗粥,感叹着酒量大不如前。

铺垫了一阵,见林朝阳没什么反应,才说道:“那我下个月就去研究签证的事了。”

“走什么签证?”

“先看看能不能找个大学,安排个短期工作。”

“甭研究了,我这正好有个俏活儿。”

“什么俏活儿?”

“耶鲁东亚研究中心要开个课程,专门给学生们讲中国当代文学,我跟他们推荐了你。”

听着林朝阳的话,李拓心中涌出一股暖流。

不用问他也知道,这肯定是林朝阳昨晚帮他联系好的。

李拓上前抱住了林朝阳,“谢谢,朝阳!”

“什么时候变这么矫情了?”林朝阳调侃道。

李拓放下胳膊,“跟你客气客气,还当真了!”

说罢,他拍拍林朝阳的胳膊,“行了,走了!”

林朝阳冲着他的背影问:“临走不摆个酒啊?”

“又不是娶媳妇,摆什么酒啊!”李拓嫌弃了一句,然后才说道:“那你张罗吧。”

“矫情!”

李拓很想回头反驳林朝阳一句,但为了维持潇洒的背影,他还是忍了下来。

大半个月后,小六部口西院久违的热闹了起来。

林朝阳在文学界的号召力可以说是一呼百应,更何况他还是打着给李拓“送行”的名号,小六部口西院一下子来了四五十号人。

看着这样的场面,李拓深感后悔。

这么一搞,他以后想回国都不好意思了。

“你小子究竟安的是什么心?怎么叫了这么多人?”李拓埋怨道。

林朝阳叫屈道:“这事可不怪我,我也没打几个电话。要怪只能怪你人缘太好,大家都赶着来见你最后一面。”

李拓恨不得缝上他那张乌鸦嘴,一边朝众人挤着笑脸,一边把苦水往肚子里咽。

惆怅一阵,李拓还是放下了面子上的事,享受这与朋友们难得的欢聚时刻。

一场热闹的送别宴后,众人各自散去。

数日后,首都国际机场。

娜斯不时的看着手表,“爸,时间差不多了,去过安检吧。”

李拓往人群里四下扫视,始终没看到人,心里不由得充满失望。

“林叔叔他们估计是堵车了。”娜斯安慰道。

李拓遗憾的转过头,“那……走吧。”

父女俩来到安检通道,过了安检,娜斯打算带李拓吃点东西,父女俩为了赶飞机,连早饭都没顾得上吃。

李拓心情不佳,让娜斯自己去吃。

娜斯知道他临走前没有看到老友们,心情低落,只好陪在他身边。

李拓却让她别管自己去吃饭,父女俩说着话,来到餐厅门口。

就在这时,林朝阳和陈健功、郑万龙几人腆着肚子从餐厅内走出来。

“诶,拓爷,还没吃饭呢?”陈健功剔着牙,吊儿郎当的问。

李拓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你们几个……什么时候来的?怎么进来的?”

“比你早来了那么一点。”郑万龙回了他一句,又扭头对陈健功说:“机场这餐厅实在一般。”

刚才李拓在外面等了他们几个快半个小时也没见人影,没成想这几个货竟然早就进来了,还撇下他早早的吃饱喝足了。

李拓一想到刚才自己失落的等了半天,就满肚子火,“我问你们怎么进来的?”

“进来啊!”郑万龙好像刚听明白他的话,“朝阳带我们进来的。他你还不知道吗?国航vip中p!”

陈健功冲郑万龙比了个大拇指,“精辟!”

郑万龙拱手回敬。

李拓这会儿哪里还不知道自己叫几人给涮了,白害他等了半天、失落了半天,他不再跟几人嚼牙,冲进餐厅不要钱似的点了一堆东西。

反正有国航vip中p买单,不吃白不吃!

再次从餐厅出来,李拓昂首挺胸,不是因为得意,而是撑得慌。

“拓爷,想吐就吐吧,都是祖国的粮食,别吐在美利坚的土地上,便宜了外人。”陈健功贱嗖嗖的说。

“滚!”

李拓骂了一句。

这时广播里传出登机呼叫,几人拥着李拓父女俩来到登机口。

吃饭耽误了些时间,前面的旅客都在排队,李拓父女俩老老实实的准备排队。

林朝阳一指,“走那!”

明晃晃的“vip通道”出现在视野里。

“朝阳早给你们升了商务舱。”陈健功解释道。

李拓啐骂道:“升舱了不早说,早知道老子去体验一把vip休息区!”

“瞧你那点出息!”

来到vip通道口,几人脸上终于不见了玩笑神色。

“走了!”李拓说。

“走吧!”

几位老友挥了挥手,送给了李拓一张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