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 作品

第二三七:求援兵

在这过程中,国教会的权力和地位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强化,形成了:

御前会议(宫廷)、元老院(议会)、大公会议(国教)

三权分立三足鼎立的形式。

但在单对西格玛本人的认知上,持锤者毕竟不是亚威那样的唯一神圣,中古的神明远的不说,人类帝国自己拜的也都有很多位,所以还是有要求以“虔诚、理智”的视角来“正确看待”神皇地位的声音,不过非常微弱罢了。

毕竟经过阿尔道夫宫廷、国教的努力,虽然帝国并没有实质性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样,彻底一杆子把其他信仰打死,把西格玛捧为唯一至高,“认主独一”,但也做的差不多,持锤神皇在帝国内的地位和另一个世界在基督世界的亚威那样,崇高无上,质疑神皇的全能性可是要被猎巫人和异端审判庭敲门的。

“西格玛是仁善的、友爱的、宽容的神;祂的冷酷尽施于邪恶大敌之身;”

西格玛是仁善的,热爱祂子民的,这点没人会怀疑。

那么,如果持锤者是全能的,那就没理由让祂的子民依然要遭受重重苦难、困扰,如果祂是全能的却又故意如此,那祂就不是仁善的;如果说是考验信徒———那些死在屠刀,死在瘟疫中的婴儿、妇孺,又有什么考验的意义呢?难道神皇就是想看看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幼儿能不能口念福音圣言录,暴起反杀那些逞凶作恶的暴徒?@中古赫拉克勒斯

塞蕾斯汀用差不多的话回答了艾尔设下的陷阱,倒让少年哑然。

他的问题本来就是针对于狂信徒设下的,而塞蕾斯汀则意外的,在受赐之后还是一个少见的“理信”者。

这倒让艾尔不由的感到意外。

也许......是因为女骑士身上同时有着两个神明赐福的缘故?

艾尔暗道失算,不过塞蕾斯汀不是狂信徒这点倒是颇获他的好感。

当然,或许也正因为塞蕾斯汀不是狂信徒,所以他们才没有早早的就打起来。

“你在南方做的,我有所听闻,联盟之势蒸蒸日上,南方人民丰衣足食.......我不知道你到底要做什么,持锤者的真意我也无从猜测,但我相信,‘为恶的,纵使猖獗一时,终不能逃制裁’。”

“南方的人民相信里,希望你也能......如他们期许的那样对待他们。”

塞蕾斯汀说完这段话后肉眼可见的,变得轻松了许多。

艾尔的存在,是她最大的心病。

她既不能除去,也不能忽视,将内情公于天下引起血流成河更不是她想看到的,即便如塞蕾斯汀也只能不时用“神皇自有深意”来麻痹自己。

现在将这一想法对“当事人”吐露后,却感到无比的轻松。

而艾尔也知道,作为他的生母,有着和他“极限一换一”可能性的塞蕾斯汀不是真的单纯“西格玛没下旨”所以不来搞他的,更重要的是他升的太快,短短几年间先是从部落到国王,又是名正言顺的吞并了邻国提利尔,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南方王国。

真要对他做什么,就不单纯只是一场“正义对邪恶”的讨伐了,必然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全面战争。

这,才是塞蕾斯汀顾忌的一大根本。

......

他点了点头,又抿了口清水,说起一个故事:

“在遥远的震旦有这么一个人,他......嗯,总之,在天下大乱中,他胸怀大志,但大半人生都在四处流亡,直到晚年才建立了一番功业,他和他的追随者是乱世之中难得奉行‘仁义之道’的宣称者,有人把他的事迹记录下来编成了故事,但后世却有人指责其人太过‘虚伪’‘伪善’。”

“后来有人形容他是‘因为太过忠厚而看似奸猾’,也有人说‘如果一个人坚持行善到他死去,那评价这个人,到底是一位圣人还是一个伪善者呢?’”

艾尔想表明的态度也就都在其中了。

他或许践行的道路和此世的“主流价值”有所不符,但至少在大的方向上是一致的:

让世界往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四母没从一开始就蒙骗了他的话,那么艾尔将来取得的胜利,将会永久的,对中古世界来说,至少在漫长岁月可观测的尽头都终结掉“灭世”的威胁。

显然,这是件好事。

艾尔好色、有时慵懒、多疑,做事有些随性......但确确实实,是一个至少最少也能称得上“合格”的统治者。

艾尔执政的核心点有一个就是“自己活的好也让别人活的不错”“他挑瘦的人民吃肥的”。

并且他的眼光要比如今的大多数“统治者”看的更远。

不到百年,十年是不到,九十九年又十一个月也是不到,大危机随时会来,那是一场“将杀的天上地下无处不在喋血”的争斗。

是新神和旧神能否分庭抗礼,是中古世界能否延续,是亿万黎庶生死与否的大战。

只要塞蕾斯汀表明了态度,不扰乱他的计划,艾尔是愿意信她,双方“和平共处”的。

随后塞蕾斯汀也表明了此次前来的目的,双方之前那些非常敏感的谈话就悄无声息的消散在了空气中,回归到了一场正式的接见中。

在面对绿皮这种生灵公敌的时候,只要是秩序势力,都可以称得上是互为“盟友”的身份。

所以两人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

请援军。

原来在艾尔率部渡河,绿皮撤军,马托卡解围后,莱茵所部很快就将消息传到了征战首席那边去,但即便如此按照既定安排,奥古斯汀率领的部队也依然会先抵达马托卡,毕竟这里才是名义上帝国在边境领的唯一一块领地,然后在转头图谋边境领。

完成了艰巨的守城任务,莱茵和塞蕾斯汀两人率领的七千远征军理论上来暂时就没什么事了,剩下的战斗也要等到征战首席的军队抵达后才另有安排,他们可以暂时休整。

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是,马托卡的斥候部队在北方发现了一些不对的情况,有大股绿皮活动的痕迹。

搞毛亮撤军的时候,是直接率部向东,如果以常理来推断,那就是这伙绿皮久攻不下选择避战,向东要么继续去海门关,要么去到东部边境亲王领找架打。

但艾尔知道,搞毛亮东撤只是疑兵之计,实际上是跑了一阵后调头就去找正在朝马托卡赶来的征战首席大军。

不过他承诺过不把这事告诉帝国人,吞肚子里去,于是就假装什么都不知道,见敌人退去后便留在了马托卡休整。

而在马托卡的帝国人却依然发现了异样,毕竟绿皮到现在也有十数万大军,行踪不是那么好隐藏的,发现些许端倪也实属正常,现在莱茵也猜到了绿皮可能会去找征战首席军团麻烦的可能,于是在一面向他的导师那方发出警告,一面也立刻寻求可能的援兵。

马托卡的民兵守城都勉勉强强,如果出城野战,前面已经提过了,对上绿皮必然会十分难看。

何况久经鏖战的本地士卒并不愿意再出城主动寻敌,毕竟他们先投绿再投帝的目的就是为了自保,如今目的已经达到,自然不愿再承担责任。

那么目所能及的范围里,唯一一支有实力,有可能去增援征战首席的部队,也就只剩下一支了:

在马托卡城外驻扎休整,由艾尔亲自率领的联盟东征军团精锐。

虽然联盟军队的数量不多,但亲身参与过南方战争,对其有过认识的莱茵自然知道联盟的实力不容小觑,尤其是跟着艾尔去黑岩堡支援矮人的,必然是精锐中的精锐。

他们在埃斯塔利亚时期就能大破绿皮,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战斗力没理由不仅反退。

这三万精锐老兵,在野战中,即便当面是三倍之敌也足以自持,如果能前去汇合征战首席的大军,那即便绿皮有意伏击也无济于事。

本来莱茵是想一个人或者带几个副官来的,他毕竟是统帅,如果明知军团有可能遇险,边上就有援兵不去请求增援,征战首席那边胜了还好,如果一个万一.......

他本来想着某个崽子大奸似忠,擅长伪装,他以帝国之名求援对方应该会认可,但塞蕾斯汀知道后便执意要和他同去,也想着趁这个机会去见一见某个崽子,交流一番,于是便有了两人一起前来“拜见”联盟之王的事。

既然关键的问题谈“好”了,那剩下的自然就是公事公办了。

对求援一事嘛,艾尔自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