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东征恶地,近三月以来大战小战难以计数,长途跋涉,久经鏖战,已成疲敝之师......”艾尔说的倒也不完全是假话。
他打完黑岩堡之后休整三天,就带着部队一路强行军向西赶,在米尔米迪亚要塞休整了三天就渡河来救援马托卡,部队负荷确实不低。
不过东征军都是军中精锐,如果魔潮重兴,血母伟力之下必然是一支强悍无匹的赐福军势,即便是现在来看,其“普通”士卒的个体实力也随着训练和信仰的加持得到了不小的增长,仅是强行军赶路了这么一阵要说“师老兵疲”也算不上。
何况东征军团半数以上都是(野)兽人、怒角兽这些体能强悍,超过凡人的族群组成,光是赶路,从黑岩堡到马托卡又不是从玛格丽塔跑到震旦巍京,但艾尔和搞毛亮做过约定,虽然他在这点上不是个守信的人......
不过坐视帝国人失败、再不济让征战首席的部队吃个小亏,也对他有利,艾尔没有理由去帮帝国趟这摊水。
于是他委婉的拒绝了塞蕾斯汀的请援,又忽然脑子一热,也许是今天这场交流整体气氛还算“和善”,和塞蕾斯汀之间初达成了“初步共识”,让艾尔有些飘然。
他忘了阿丽娜还在身边,竟愚蠢到忘了自己之前对阿丽娜说过的话,胆大到在拒绝了生母姬骑士后,又对着她说:
“我之所以强行至此,一是不想此地生灵涂炭,落入绿皮之手满城白骨。”
“第二嘛,震旦有句古话,叫‘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你和我之间,虽然没有母子之实,但无论如何,你也是.......”艾尔感叹着,没把话说完,因为突然发热的大脑已经冷却下来了。
这话一说,作为伦理问题中心的两人沉默了,但旁边的人都绷不住了。
莱茵倏地站起来,怒视着案首的崽子,张着嘴,想说什么却又生生卡在了喉咙里。
阿丽娜提着长戟,一个“不小心”,掀动了桌子。
艾尔面无表情,默不作声,心里已经方了。
塞蕾斯汀同样一言不发的沉默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好在艾尔急中生智,趁势送客,也不叫老三再跑一趟,毕竟一会阿丽娜发脾气有“女儿”在旁边好对付一些,于是便召唤亲卫进来,表示“我还有军务(家庭矛盾)要处理,今天就到这了,礼送慢走”。
塞蕾斯汀和莱茵也稍稍礼节性的告辞就要返回马托卡去了。
临走的时候艾尔不知道怎么想的,又抽风道:
“两位在卫国战争中,于南方人民有功,人人皆颂;等到边境之乱平复,或可故地重游,来南方出访,我会命人向阿尔道夫提出国书使团去访。”
邀请塞蕾斯汀和莱茵去联盟进行“访问”,并且出于对对方的“安全”考虑,艾尔会先派使团去出访帝国,这样阿尔道夫大概也会再派人回访以全礼仪邦交之道,塞蕾斯汀再来就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有很多双眼睛盯着,不怕艾尔暗中策划些什么“阴谋”。
要是国教的在世神选在联盟的土地上出事,哪怕塞蕾斯汀因为自己暴露过的“政治倾向”问题不受大公会议的当权派主流“接纳”,但也绝对会引起一场外交大地震。
哪怕帝国官方层面不宣战,国教会自己也绝对会在这事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联盟还不能武断的将他们拒之门外,否则帝国也就有了下场的理由和必要。
算是给对方打个包票,自己不会搞事,放心大胆的来!
塞蕾斯汀顿了顿脚步,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点了点头,就走出了帐篷外。
见到她这个态度,艾尔直觉感到或许塞蕾斯汀后面还真的可能会来联盟“访问”一番,但此时倒也不是考虑这些事的时候了。
因为更大的“麻烦”即将爆发了。
出于“地主之谊”,艾尔觉得自己或许还是该去松松持锤者的神选和帝国将军,于是便迈开步子想要走出营帐,但一只大手已经提前抓住了他的衣领,就像过去许多次做过的那样,把胆大包天的崽儿提了起来,举到自己身前。
不过这一次,迎接艾尔的不是养母火红的嘴唇、挺拔的巨乳洗面奶、从上到下的玩弄、拤动,而是一对双目含火的瞳眸。
“你不是和我说,来马托卡和她没关系吗?”
阿丽娜很生气,质询养子。
艾尔咧嘴强笑,把目光放到一边的女儿身上,巴巴托斯很懂事,也很识趣,开始收拾营帐里的摆设,好像完全没注意到小爸爸和小爸爸的养母———但是她们这些做儿女的不叫“祖母”叫“母亲”的对象,正在“闹矛盾”。
“适才相戏耳,适才相戏耳!”
————————分割线—————————
岩堡。
听名字倒是更像矮人城塞翻译过来的一样,不过确实是一座边境人自己建立的城市。
人口不多,本城加上周边地区常年也就四五万的规模,位于西边境领的北部,是一座普普通通的边境城邦,名字里带着个“岩”,因为其靠近灰色山脉,矿业发达,农业为辅,常年以输出型经济为主导,和山里的矮人、北方的索尔选帝侯领都有来往。
岩堡的统治体制是边境领如今较为少见的“君主独裁”,其统治者自冠为“领主”,乃是当初受查士丁尼皇帝召见后自废亲王号的“边境群王”之一后裔,但不同的是废去亲王号的先祖在回到他的“公国”后依然牢牢把握住了城邦的权柄,并且“效仿”了帝国的封建制,将自己作为本地的领主,领地上的土地、产出、乃至人民都是他的封建财产。
后来上百年的大和平期中,岩堡一直都默默无闻,挖矿、卖矿、种田、收割.......很平淡,没有什么值得叙述的,也就因为矿业的产出这里人民的生活水平还算不错,不过因为其“封建领主”的制度性质让很多来到边境领的移民很少会选择迁移到岩堡来。
毕竟边境领移民南来北往,来的最多的就是帝国人,贵族老爷,领主大人是什么德行他们早就清楚了,也吃够苦了,自然不会说润出去后还专门往另一个封建统治者的手下钻。
相比之下,边境领更多的,那些采用“权贵共和”“城邦议会”制度,有着哪怕依然属于权贵阶层的表面“民主”的地区,对移民的吸引力就要更大一些。
毕竟无论如何,比封建贵族还是稍稍进步了一点,也更附和不同阶层,普罗大众的利益。
这也是“议会”制在伟大之战后迅速兴起,甚至成为了旧大陆一种“潮流”的原因,连巴托尼亚众邦国中那些依然顽固,保守,奉行封建血统制的“美德贵族”也多少会在自己的宫廷中搞出一个“参事会议”来,做个象征性的摆设产物,以安抚底下的农奴。
在这点上,“岩堡”的领主还不如巴托尼亚最顽固的封建贵族。
一支帝国军队正驻扎于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