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 作品

第三零五:面子里子

这些帝国势力的大举介入,给当地的巴托尼亚人带去了很大麻烦,他们离开家乡来到异国,自然不是来做善事的,为了财富、为了土地、为了荣誉名望......总之,在利益上和当地的巴托尼亚人都是赤裸裸的竞争关系,近乎殖民者和原住民。

过程中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含情脉脉,只有冰冷的铁、血和炽烈的火,扑鼻的硝烟。

分裂的巴托尼亚原来的国土上,最危险的时刻近乎半数以上的领土都直接或间接的被帝国势力所掌控,好在帝国还是要脸,一直没有直接以官方层面为“西扩巴托尼亚”的行为正式下场支持,否则对巴托尼亚人来说,也许他们已经亡国。

最后这场西扩运动是以在帝国人的威胁下几个团结起来的巴托尼亚分裂国势力组成联军,和帝国殖民势力在曾经的巴斯托涅公国境内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连隐世之国——卡尔卡松的圆桌骑士们也在神谕的指示下离开被迷雾笼罩的国境,北上支援了他们的同胞,而当时帝国的主政派系则因为到底要不要从官方层面正式介入这场战争中而举棋不定,时任阿尔弗雷德皇帝,卡皇的大王子路特波德的次子,卡皇之后的第一任正式的帝国皇帝,他的父亲路特波德王子和兄长在已经确定了继承权后,登基的前夕,被阿尔道夫城内残留的混沌信徒袭击杀害,但当时皇位归属已有定论,所以最终还是继续落在了大王子一系身上。

阿尔弗雷德是个缺乏才能,又优柔寡断的人,朝臣内廷为了这事喋喋不休,他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巴托尼亚联军在一处名为格林瓦尔德的森林处大胜帝国人的军队,一举重创了帝国在巴托尼亚的势力,干涉时机已经错失,阿尔道夫也只能默认了这样的局势。

从那之后,帝国对巴托尼亚的殖民扩张就算被遏制了,许多帝国移民要么被没收财产驱逐出境,要么就为了留在当地放弃了过去的认同,逐渐和当地人融合、同化,一些依然还有野心的军头、殖民者,为了能够继续在当地扎根,甚至直接改名换姓,为自己取了一个巴托尼亚姓名以继续在这片分裂延续至今的土地上参与博弈。

战争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在帝国和巴托尼亚之间正式爆发过,但无论如何这次事件还是给巴托尼亚人带来了严重的伤痛,也让他们对东方的强邻至今都抱着深深的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在巴托尼亚的战事上犹豫,被选帝侯、反对者们指责失去了一个最好的“统一灰色山脉东西方人类国度”机会的阿尔弗雷德皇帝,也许是在这点上受了刺激,在之后又一次“同样的选择”摆在自己面前时,他非常果断的下令帝国军队行动,甚至强硬的否决了理智的朝臣们的劝诫。

然后就在帝国的军队越过林斯克河,向基斯里夫人的厄伦格勒进军的途中遭到了凶猛的翼骑兵伏击,由奥斯特、诺德、霍克三地行省军组成的军团大败,进入基斯里夫的南方州劫掠骚扰的奥斯特马克行省部队见势不妙及时退去才保住了性命。

阿尔弗雷德因此背上了“无能”之命,在位期间尽管帝国不仅快速恢复,还迎来了持续的高速发展,但从选帝侯到市民,臣民们对他没有多大拥护,这也让沃夫冈卡一系的皇位宣称者趁机崛起,势力迎来了扩张。

但好在他有一个很猛的儿子给父亲不仅擦了屁股,还把坟墓拾掇的特别光鲜亮丽,那就是后来被上了“大帝”尊号的查士丁尼皇帝,南战黑火,北征雪国,号令四方,无有不从。

本人又特别精明能干,谦逊、是政治军事外交家的集合。

当今的奥托陛下就是查士丁尼皇帝的亲孙。

........

巴托尼亚是第一个在战后,被帝国人“入侵”的地区,尽管秩序同盟的荣光、各种族势力之间团结一致的记忆残存还未彻底退去,但无论如何,帝国人对巴托尼亚的扩张始终还是一场血淋淋的殖民博弈,不可能光靠言语就能达到目的。

过程中同样也像是边境军团在边境领做的那样,进行了残酷的掠夺、压榨,依仗着各方面优势对当地人进行挤压,然后因为当地人不愿做安安饿殍的反抗,又演变为冲突,开始流血以后,就必然会发展为彼此之间的不断仇杀,这让他们留下了惨痛的回忆,尽管种族仇恨在今天似乎已经被化解了,就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那样,但历史并不会被轻易的遗忘。

在边境军团转为在当地长期驻守,并且在已经没有敌人的情况下,帝国还在不断朝边境增兵,修建新城,开垦定居点后,巴托尼亚人是除了博弈的直接参与者外最早注意到帝国有向边境扩张想法的势力,在南方战线对帝国驻军发起舆论攻势之前,曼纳恩尼亚的报纸上就已经在用一些尖酸的词语来讽刺灰色山脉东方的那个“老大帝国”强邻,在朝西、北、东、海外都扩张过后,终于把最后缺的一个方向给补上了。

甚至在当时就有巴托尼亚的知识分子文人在对时局的说天侃地中提出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论点:

他们把南方比作曾经的巴托尼亚,边境人是北、中部最早受帝国“影响”的巴托地区,而统一的南方联盟,则是神秘又强大的卡尔卡松;

南北之间必有一仗,而就像曾经的卡尔卡松骑士穿越迷雾,昼夜兼程北上,在格林瓦尔德以奇迹般的姿态出现在帝国联军的侧翼,最终为巴托尼亚一举击垮了侵略者那样,联盟也将扮演这样一个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要角色......

这篇文章还是半年多前发出的,当时看到这段的艾尔马上就派人专门去邀请这位在曼纳恩尼亚只有一点名气的学者来到联盟“长期访问”。

..........

亲王的意思很明显。

撤军可以,放弃边境领,也可以,谈,这些都可以谈。

但绝对不能是在边境军团(帝国)吃了这么大亏,边境局势极其不利于北方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会让情况显得,像是帝国吃了亏,打了败仗一样......

边境领的利益对帝国的主宰,对统治阶层来说也许并不是特别重要。

但因此损害了皇权的威望,对阿尔道夫御座上的帝王来说,就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也就是帝国必须要有面子。

至于里子,倒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