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不过只是“私人性质”的武装和“地方势力”之间的冲突,后者则是一场双方都对此准备仓促的战争,不过基斯里夫人仰仗地利,通过一场伏击大败傲慢的帝国远征部队后,女沙皇派去阿尔道夫的代表还是在请求矮人斡旋,并且愿意稍作让步的情况下停止了两国之间的冲突继续扩大。
而如果艾尔真的打破佐拉克,公审边境军团里的“罪犯”,帝国被架到火架子上,同样也是进退两难的境地。
出兵吧,是一场圣战以来未有之国战,劳师远征,损耗极大又无得益;但如果不出兵的话,又显然严重的损害了帝国的威望,毕竟堂堂的“帝国元帅”在外征战被俘已经够丢人了,还要被公审......和艾尔对不管谈不谈的成,佐拉克到底要不要打都很头疼一样,在这方面帝国同样骑虎难下。
而对方愿意做出让步,这对只负责“停战谈判”的亲王来说就再好不过了。
他能推测的出来,联盟并不是真的想和帝国开战,在这件事上他们同样也是被逼到了狭角,王女遇袭,艾尔来兴兵问罪,在阿尔托城外又率先遭到了进攻,要是换一个角度,受害者是帝国一方的话,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恐怕要求的只会比联盟苛刻十倍。
“双方同时撤兵”已经是为了消弭战争,诚意十足的条件了,联盟做了很大的让步,这难道不是他的“功劳”吗?何况帝国开扩边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一块可以“立时投用”的殖民地,疏散国内日益拥堵的人口,如果能靠外交条约得到的话,比直接武力吞并,闹的现在兵临城下的局面不是也好太多了吗?
至于让联盟退兵,回到战前边境什么的......呵,如果皇帝和亲王沟通,交代这次谈判大致底线的时候提出这种异想天开的条件,亲王绝对当场就“抱病称恙”,请另请高明吧。
他一个人的作用要是能抵的上十万大军,在阵前一席话语,就能说服那提兵北上要为“民者,犹我父母、子女也”,口号喊得惊天动地,复仇二来的南方联军掉头撤退?
那他为什么不干脆图谋更大......
比如......
大方向上的共识双方就算达成了。
因为对方是帝国亲王,地位非凡,艾尔也不好用一些场外手段,他虽然不知道西格玛在没在看,会不会管,但不该冒的风险肯定是尽可能避免的。
不管是刺探亲王的内心想法,还是试图操控对方,影响这个帝国的第二尊贵者,都是一旦暴露后,后果要远严重于“作弊”所带来的那点好处的,但哪怕只是简单的分析,艾尔也能觉察出亲王的一些想法。
来佐拉克和南方联军谈判这事显然是一个烫手山芋。
要是谈判破裂,显然负责此事的亲王也会受此牵连......阿尔道夫不会想到他会做出如此让步,毕竟比起还处于转型阶段的帝国来说,联盟的对外思维和方法都要先进许多。
既然郎有情妾有意......额,双方也算一拍即合。
艾尔又不免担心起他一下让步过大,阿尔道夫那边又忍不住得寸进尺,他干脆趁热打铁,提议道:
“既然我们都对此条约认可,为了防止以后再有反复(阿尔道夫遥控指挥骚操作),致使脆弱的和平受到颠覆,我提议,邀请我们的矮人朋友为此事公证。”他顿了顿,补充道:“之后具体的谈判结果都应该建立在维持这一条:双方大兵团退出边境范围的基础之上,在边境领仅维持低驻军甚至不驻军的基础之上;而在双方履行了本条约定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的维持你我两国之间共同的和平,一切可能导致战争爆发、军事冲突的问题,都应该由多方谈判进行协商,擅自出兵的行为应该被视为非法,由多方共同进行制裁。”
他说了一通,亲王仔细的听了进去,稍加思索后便也点头答道:“至少在第一点上,是没有问题的,就请矮人朋友来做我们和平的见证者吧。”
只要确定双方退兵,那就算达成了停战协定,同时双方一起退出边境领,在奥古斯汀的军团如今龟缩于佐拉克一隅之地的情况下,对帝国来说这已经是巨大的“外交胜利”了。
只要这一条达成,那威廉亲王的这次南下外交工作就算有了“保底”。
帝国什么都没有付出,就保住了奥古斯汀和边境军团,并且还让联盟做出了同等,甚至更为巨大的让步。
以控制区来看,在西部边境领如今联盟和帝国的势力差距近乎十倍以上。
两方一起退兵,联盟要“让”出去的地方,比帝国多得多,这实在已经是极大的退让了。
来劝和的矮人使团中有一些艾尔的“熟人”,当初跑去玛格丽塔,想要“借兵”的那些铜须矮人,其主事人诺恩虽然在联盟一事上并没有获得自己想象的:
说服一个国家出兵支援。
但在此事上无疑也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群王大会认为诺恩在外交上很有天赋,加上现在他们推动“青上老下”的制度革新,在带着第一批赴恶远征的联盟军抵达海门关后不久,诺恩就去永恒峰听命,被大会授予了一个外交职务,算是从之前的氏族精英正式变成了矮人国家的事务官,但并复杂传统的外交事务,更多是打着外交的旗号,进行一些特别的事务。
他们天然就对艾尔和联盟非常亲近,永恒峰专门把他们派来组建这支使团,并且给予了很高的权利,也有示好联盟的意图。
毕竟现在战场上是南方占优,战场以外也是南方占理,矮人来劝架的行为虽然确实出于好意,但也难免会让人有所腹诽。
艾尔和威廉亲王的私人会面取得了难以想象的成果,这消息要说飞艇上谁高兴,那自然也要算矮人一份。
艾尔做出巨大的让步,以联盟撤军为条件换取帝国撤军,把边境领的事“还给边境人自己做主”,做出了巨大的让步,这一行为不仅能够为联盟在边境领的形象再上一层楼,也极大的增加了矮人对新盟友的好感。
至于帝国那方......在除了一个损人不利己,也许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未来的报复远征”以外,在边境事务上没有什么好牌可以打的他们自然也对这份对北方大国来说已经足够尊重的条约无可非议。
在确定了接下来的谈判,都是要以“双方共同撤出边境领——帝国一方除马托卡,联盟除拉格斯与米尔米登两处不驻军”为基础后,其他的谈判就顺利了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
亲王的“电报”在发回给国内后,阿尔道夫那边并没有搞什么明显的幺蛾子,显然这也有矮人施压和艾尔之前进行的舆论造势的多方面因素考量在其中。
但却玩了一手拙劣的,在艾尔看来颇有一种老大哥横竖都要占点便宜,哪怕多搭进去一堆东西的滑稽把戏:
阿尔道夫一份“电报”拍过来,表示条件可以,但是有一点,即马托卡在半个月之前经过御前会议和元老院的确定,已经被设立为特殊的“帝国直辖邦”,地位特殊,在殖民地之上,和本土要同等规格待遇。
而鉴于马托卡远在外域,又临海,随时面临来自恶地绿皮的威胁,所以帝国在这里的驻军数量要扩大到一万两千人,同时有修建堡垒和要塞,防备海岸威胁的权力。
艾尔对此也是笑笑,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