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 作品

第三一零:和平的到来,和巴巴托斯

艾尔确实没想再在边境领动刀兵了,至少是在短期以内,而这个“短期”大概就是以十年来计的。

帝国在马托卡放着一万人也好,两万三万人也罢,在敲定了各方的一切问题都应以多方谈判,协商为主,擅自出兵要受制裁的条约后,除非阿尔道夫失了智,才会在冒着同时得罪多方的风险下动用武力,虽然反过来对联盟来说也是一样,不过艾尔的手段更高明些,获取利益并不一定要通过纳入版图的控制。

而反过来,马托卡这个“帝国直辖邦”的存在,长远来看,虽然确实给帝国势力介入边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立脚点,但南方联盟同样也能通过这里打开和帝国的合作大门,以及......在以后,拉着帝国一起承担来自南方的,可能的威胁。

在事情议定之后,在艾尔的提议下,“最终谈判”的地点从飞艇上改到了佐拉克城下,联盟、矮人、帝国三方大佬,以及明明是自己的地盘,却最不被重视,但是被艾尔强拉了一把带上的边境城邦代表们齐聚城下。

艾尔带着卫队和长女坦然站在佐拉克城防火炮的射程范围内和帝国人进行和平条约的签订,展现出了颇为不凡的英勇气度。

.........

在条约商议完毕,各方都表示没有异议后,矮人一方公证此事的诺恩·铜须跳上了从佐拉克城内搬出来的大长会议桌,高声向众人朗读条约:

“一,双方在条约签署之后,尚在边境领范围内的士兵,应最迟不超过帝国历2700新纪年十二月之前,除商定驻军上限以外,撤离冬齿隘口以南、米尔米登以北的地区,以避免冲突造成,维护该地区之和平;”

“在该地区驻军之兵额,经多方共同认证如下:帝国直辖邦马托卡,战兵、辅兵、治安戍卒相合,兵力上限为一万二千人,有修筑堡垒、要塞,海防工事之权;”

“联盟于拉格斯、米尔米登、卡伦堡三地,各驻防军、教导兵团各两千五百人,总额七千五百;”

“另,为维护冬齿隘口道路安靖,帝国可在此地设立边防兵团一支,额定四千人,仅作用于巡、防隘口以内;”

“在边境驻军一切人员调动、帝国、联盟两方应彼此报备,轮戍之时规模超额,时间不得超过六十天,超额兵力不得达到原定额的半数以上;”

“......”

“......”

“常住人口在三千人以上的边境城邦,各出一员代表,组建移民事务局,负责协商分配、安置帝国移民,凡迁移至边境领,定居半年以上之移民,则视为已放弃过往‘籍贯’,当视作本地居民对待,原宗主势力,不得以本国法律越权处事,若有涉及冲突之事,定居不满一年者,应由马托卡直辖邦按帝国法律处置,定居满一年以上者,按属地原则审裁。”

“本条约拟定时日,帝国历2700新纪年2月17日,自盖章之时起生效,公证人,群山王国·铜须氏族·诺恩·铜须。”

矮人念了一大通,感到口干舌燥,总算把流程走完后便也不再继续强行维持着刻板的正经,直接扯开嗓子喊道:

“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自然是没有人说话的,边境的代表们更是纷纷摇头,就盼着快点签约吧,别再出什么幺蛾子了。

诺恩见状便把契约递给了一边站着的米莎,自己则嚷嚷着:“没有意见就盖章实施了!格朗尼的胡子啊,给我拿壶酒来,渴死我了......”然后跳下了长桌。

牛牛把契约转交到小父亲的手里,艾尔拿起笔在上面刷刷写下自己的名字,又用一方六芒星印在上盖了一个章,随后契约移到了另一方的威廉亲王手下,他神色肃穆,郑重其事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代表帝国皇室的翡翠狮鹫印。

“万岁!万岁!和平万岁!”

围观的人们纷纷欢呼起来,尤其是虽然被艾尔强要求出席,给予了很大尊重,实际上在整场流程中话语权几乎为零的边境代表们,更是喜极而泣,在条约正式签订后,或是欢呼着相拥,或是抛帽致敬。

矮人很高兴,他们促成了各方之间的和平,避免新老盟友之间撕破脸开战;

帝国人松了一口气,至少边境军团、帝国的颜面和利益都算是保住了;

联盟则无所谓,谈不上冷淡,也算不上热情,出兵也好,停战也好,都是艾尔自决的事务,他们相信至尊者,无论何条道路都能引领他们走向胜利。

但无论如何,迟到的和平终于还是在帝国历2700,在历法中属于“纪年”也可以叫做“元年”的二月十七日,终于回到了边境领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

张横跋扈,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的边境军团总算是撤离了———难听的话,叫做滚蛋也可以。

根据条约,每个边境军士兵在离开的时候都必须交出自己携带财富三分之一的价值作为对当地人的“补偿”,这实际上是让他们归还搜刮自边境人民的财富罢了,尽管边境军依然心有不满,但无论如何他们还是赚了不少......当然,等到归国后如何处置,就是以后未知的命运了。

联盟在这场边境风波中无疑是占尽了优势,在边境无人不称颂艾尔陛下和南方友邻的高风亮节。

用撤军逼撤军,又强帮边境人民索回财物,在每一次谈判的场合都坚持要求有“本地代表”出席,哪怕他们几乎谈不上话语权,但这种把边境人当同等对待的尊重态度,毫无疑问极大的收获了边境人的认同。

而另一边在行为上恶劣不堪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最后被逼得狼狈撤军又还要在马托卡锱铢必较的占便宜的帝国形象就显得......

当然,碍于各方面,在如今已经重获和平的情况下,没人想要再挑起风波,对帝国厌恶、抵触的声音只能在民间流转,为了“避讳”,边境人把“开门揖盗”“引狼入室”的罪魁祸首,马托卡拉出来当做靶子,“马托卡人”“从马托卡来的”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成为了一种骂人的话,这让这座帝国有意通过此地来控制边境领的城邦愈发的孤立,隐隐已经开始被塑造了集体认同的边境诸城排斥在外。

联盟的留守驻军依然在通过各种手段渗透、加大对边境人的影响,结合五印教会的东扩,这些行为非常隐秘,如同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艾尔试图用经济、文化认同的手段,不见血的将西部边境亲王领变成一个只是在名义上,没有直接纳入联盟版图的“第三王国”,如今看来,已经初见成效,但暂时还无人可以预料到这些事之后的走向。

在条约签署完后,双方的联谊会散去后,艾尔和威廉亲王进行了一场私人性质的,不被外人所知的密谈,没人知道他们交流了些什么。

而在处理完了北方的事务后,艾尔也终于有精力从一场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全面战争的冲突中抽身,转而投身于他已经计划许久的一场远征之中......

但在此之前。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摆在艾尔面前。

......

为防颠簸和任何一丁点意外的发生,海门关专门出动了一支正在修整维护的铁甲舰队专门南下一趟,护送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回到艾尔的身边。

巴巴托斯。

艾尔的三女儿,在拉格斯之袭中被疯狂的帝国佬火炮所打中,重伤昏迷。

这消息让矮人都大吃一惊,在巴巴托斯被亲卫们护送着来到海门关寻求庇护和救治时,矮人找来了所有他们能够找来的治愈者帮忙,万幸是保住了联盟之王的女儿。

就差一点,艾尔就失去了第一个伴随他最久的子嗣,他亲自册封的军团统帅。

但即便巴巴托斯被抢救了回来,保住了性命,她的状态也实在谈不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