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剑书生 作品

第三百八十七章 再起大案

嗖!嗖!嗖!

箭矢从吴昭的身边飞过,吓得吴昭蜷缩成一团,就听赵玉的喊声传来:“贼人进攻官船,杀害吴大人和杨大人,吾等要为两位大人报仇,船上的贼人,不可放走一个!”

吴昭的脑袋“嗡”的一声,这下他就算反应再慢,也该反应过来了。

赵玉可不止是对他们出手,赵玉是要斩尽杀绝,彻底绝了这船上的所有活口!

待尘埃落定,就算朝廷追究起来,杀害朝廷重臣的罪名,便全都是贼人的,他赵玉是为杨帆、吴昭报仇的忠臣良将,说不准还能得到朝廷的嘉奖。

吴昭想明白这一遭后,破口大骂道:“赵玉!你这乱臣贼子,你不得好死啊!”

吴昭被杨帆拉着往后退去躲避箭矢,还不忘记吼道:“你们也想造反么?你们跟着赵玉是死路一条,死路一条!”

可惜,赵玉选的上小舟的官兵,全都是他亲自培养的亲信,刀山火海都会跟着赵玉走,何况吴昭的几句劝说吓唬?

眼见着对方涌上了官船,己方前后都有敌人,吴昭是彻底地心如死灰了,他拉住了杨帆的手,老泪纵横:“杨老弟,老夫错了,老夫错看了那群禽兽啊!这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他们是不会放过我们的,老夫糊涂!”

吴昭在之前还劝说杨帆与陆行留手,结果对方的杀招这就来了,还是最绝的赶尽杀绝!

你才知道?

杨帆心里嘀咕了一句,然后将吴昭送到了陆行的身边,道:“陆大人,保护好吴大人,别让贼人伤了他。”

陆行点了点头,见杨帆往船尾走,忙问道:“杨大人,您这是要去做甚?那边危险!”

杨帆微微一笑,咧开胸怀露出里面的甲胄,道:“吾岂有让将士们奋战,独善其身的道理?陆大人放心,这种阵势不足为意!”

杨帆经历的恶战太多了,从刺杀到疆场上的厮杀,有甲胄在身,有兵刃在手,还有忠于他的锦衣卫,杨帆体内沉寂的热血在沸腾!

杨帆提剑上前,此刻船尾已经成为锦衣卫与赵玉麾下官军的斗兽场。

狭窄的船尾根本没有多少躲闪空间,锦衣卫死伤不小,赵玉亦攻上了船。

刘永、王伦率领人手在船尾死守,纪纲则带着人手在船头死守,可谁都看得出来,他们能斡旋的空间越来越小,且大船还在不断往下沉,用不了两刻钟,这官船就会彻底沉入大溪江。

赵玉见杨帆亲自上阵,极为兴奋,觉得自己立功的机会来了,径直朝着杨帆杀去,他觉得杨帆身居高位,文质彬彬,定然不是他的对手,结果一交手赵玉就后悔了。

杨帆身高体阔,气力惊人,还未到四十的杨帆,正是自己人生中气力的巅峰。

双方一接触,赵玉的兵器差点没有被打下来,赵玉心中一惊打起了一百二十分的小心,可他依旧被杨帆压着他,要不是身边的人策应,几次赵玉差点被杨帆亲手诛杀。

就当船尾陷入僵局的时候,船头方向狼狈地撤过来几个人,正是纪纲、吴昭、陆行等人。

吴昭被连续的恶战刺激得有些精神失常,不断呢喃道:“完了,完了,贼人杀来了,老夫要死在这里了。”

纪纲则高声对杨帆说道:“大人,王图他们究竟去了哪里?怎么还不来?”

纪纲全身甲胄上都是鲜血,杀气腾腾,杨帆闻言一剑将冲来的敌人砍杀,喝道:“就快了,撑住!”

呜!呜!呜!

号角声从江面上传来,上游方向两艘官船正顺着风与江流,迅速杀来。

冯潮与王图站在船头,冯潮手握佩剑,大喝道:“加快速度,顺流而下,诛杀贼寇!”

当冯潮那两艘大船出现的时候,便代表这次刺杀的失败,赵玉还想奋力一搏,将船上的人全部灭口。

不过赵玉的最后一搏,注定是徒劳,最后赵玉、任雄,以及参与刺杀的官军、死士活下来的一共二十八人,全部被俘。

吴昭因为经受了太大的刺激,晕死过去,这位老大人短短几个月内,大喜大悲,还经历了两次生死危机。

别说吴昭年事已高,就算是身子骨强健的年轻人,也经不住这般的磋磨。

吴昭是被人直接抬着下了船,冯潮的甲胄上沾染了不少的血污,当他将杨帆接上了船,见杨帆无恙后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冯潮抹了一把汗水,道:“杨大人,多亏你安然无恙,否则,在下真不知该如何跟殿下交代啊!”

杨帆今日的这一招引蛇出洞,将自己当成了饵食,差一点便遭了难。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骗过杀手的眼线,这上游的船只必须停驻的极远才能让对方信以为真,幸好今日大风助我,诸位顺流而下,还是赶上了。”

王图眼眶通红,说道:“大人,您这次的计划当真太冒险了,若是您有一个三长两短,属下可怎么办?那赵玉可是凶得很”

对于王图来说,杨帆就是他的天,从当年巢湖的一个锦衣卫小旗官,到如今

位高权重的锦衣卫镇抚,王图可谓一步登天。

杨帆挥挥手,说道:“大丈夫不要做小儿女态,走,先去见见抓捕的匪首。”

赵玉的背叛是计划之外,也是杨帆等人遇险的主要原因,谁能想到往日里和和气气的赵玉,竟然与杀手有关系?

如今赵玉被褪去甲胄,五花大绑,见到杨帆与冯潮来,赵玉低垂着脑袋不说话。

冯潮眉头紧锁,道:“赵玉,本官这些年可有亏待你?你为何忽然要对杨大人下手?你背后究竟是何人指使?”

赵玉瞥了冯潮一眼,道:“冯大人待我不薄,但我赵玉看不惯杨帆欺凌我福建人,就是要杀他,无人指使!”

杨帆闻言背着手,轻声道:“赵玉,你这话偏偏我们可以,你骗得过锦衣卫的手段么?本官奉劝你一句,少吃苦头,早些吐露实情对你有好处。”

说完,杨帆迈动脚步,走向全身伤痕累累的匪首任雄,调侃道:“你,也是见我杨帆欺凌福建人,于是要杀我?”

任雄咧嘴一笑,露出满嘴染血的白牙,道:“杨帆,你坏事做尽,祸乱福建,人人得而诛之,我虽是草莽,却看不得你飞扬跋扈!”

杨帆看了一眼冯潮,笑道:“得,我杨帆当真是十恶不赦,一个是都指挥使司的指挥佥事,一个是草莽绿林,居然要在同一日杀我杨帆,哈哈哈,妙哉,妙哉!”

任雄、赵玉的刺杀失败,让本已经渐渐平静的官场,又一次变得波云诡谲起来。

在锦衣卫的手中,有几个人能挡得住一轮轮的刑罚?更何况还有水刑这种杀手锏。

返回福州城三日后,赵玉、任雄就将这背后的指使之人与相关人员全部供述出来。

福州城,承宣布政使司衙门。

布政使吴昭、指挥使冯潮、按察使邵文齐聚一堂,而杨帆则坐在主位,地位超然。

吴昭眉头紧锁,对杨帆说道:“杨老弟,你们锦衣卫的手段我是早有耳闻,究竟查出了什么,你,尽管说吧!”

吴昭休养了三日方恢复了些精神,杨帆闻言挥挥手,纪纲便将厚厚地一沓文书端过来,放在桌案上。

杨帆轻声说道:“此事说来话长,先说任雄这一边,这任雄训练有一批死士,各个都是百里挑一的水中好手,且全都是他亲自挑选的孤儿,当然,其中也有年幼时候从父母身边偷走的孩童。”

顿了顿,杨帆继续说道:“任雄并非简单的草莽英雄,在他的身后乃是任伦,此人是任伦的弟弟,不过是同父异母的弟弟。”

任伦?按察使邵文与冯潮都面面相觑,邵文说道:“这任伦又是何人?我怎么从未有过印象?我们福建有这一号人么?”

吴昭闭上了眼睛,说道:“是广东的左参议任伦,对吧?老夫多年前与他有过一面之缘,文质彬彬写得一手好字,没想到他会豢养这么一批死士!”

杨帆又取出了新的文书,轻声说道:“至于赵玉,他早年间受浙江都指挥使司指挥使王瑾提携,王瑾对于他是如师如父,这一点冯大人应该知道吧?”

冯潮露出惊异之色,道:“我当然知道,每年过年休沐,赵玉都要去探望王大人,周围的人都夸赞他知恩图报,竟然是王大人指使的他?这怎么可能?”

一个王瑾,一个任伦,一个是浙江的官员,一个是广东的官员,都是身居高位者,竟然全都掺和进来了?

杨帆继续翻阅文书,道:“这没有什么不可能,这些年王瑾、任伦也参与了海贸走私,其中还涉及了倒卖军械、贪墨税粮等勾当,他们的胆子可不比当年的郭桓小啊。”

郭桓案,杨帆当年是亲自接手彻查的,涉及的官员数量就已经极为恐怖了,而这一次案件的官员数量更加恐怖。

与王瑾、任伦有关系的官员多达十几位,这还只是通过赵玉、任雄找出来的。

邵文听得触目惊心,不可思议道:“这些人都是疯了么?一个个将手伸到了海贸走私与贩卖税粮、私盐上,他们将我大明的国法当成什么了?”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国法?三大市舶司在陛下清查前入不敷出,后来经过清查收入逐渐增多,这是这才多久?就又被尸位素餐者所占据,在他们的眼中国法哪里比得上私利?”

杨帆看向吴昭,道:“吴大人,此事还需要诸位与我一起联名上书,向殿下讲明情况,同时,我们要立刻缉捕这名单上的人才行,否则夜长梦多!”

吴昭经过了几次惊魂经历,已经彻底醒悟了,说道:“杨大人说得对,此事必须一查到底,否则留下祸患,吾等别说官位,就是性命都保不住!”

洪武二十七年,五月末,杨帆在大溪江遇刺,险些殒命江中。

杨帆联合布政使吴昭、指挥使冯潮、按察使邵文上书朝廷,将刺客交代的事情传往应天。

同时,杨帆派遣冯潮赶赴广东、浙江,火速捉拿广东左参政任伦,以及浙江都指挥使王瑾,由广东、浙江两地锦衣卫配合。

洪武二十七年,六月上旬,广东左参政

任伦被捕,任伦是一介文官,抓捕的时候较为顺利,但抓捕浙江都指挥使王瑾的时候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王瑾在浙江根基深厚,其耳目提前收到了风声,遂在浙江意图起兵谋反,幸而有锦衣卫密探提前将消息放出去。

浙江布政使与冯潮联手,来了一个釜底抽薪,直接断了王瑾起兵的路,王瑾不得不畏罪潜逃。

经过七日的追捕后,冯潮在宁波现身,被冯潮抓了一个正着,成了阶下囚。

王瑾与任伦被捕的同时,从福建传递往应天的消息,已经到了应天。

应天,皇宫,武英殿。

朱标眉头微皱,背着手来回踱步,华盖殿大学士邵质、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他们捧着送来的卷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神情恹恹。

朱标停下脚步,对邵质与吴伯宗道:“两位大人,本宫请你们来,是要你们出主意,为何都不说话?”

邵质与吴伯宗,都属于那种从不结党营私,只专注于自己事务的人。

杨帆的消息送来后,朱标就觉得满朝文武,没有几个是值得信赖的,他逐渐开始理解老爹朱元璋为何那般多疑。

不是朱元璋多疑,而是这群文官的胆子太大,一个广东的官员,一个浙江的官员,同时发力要身在福建的杨帆的性命。

这说明什么?说明福建、浙江、广东三省的利益集团,已经开始左右大明的局势!

若杨帆真的被他们害死了,偌大的大明,朱标去哪里找第二个人去接替杨帆?朱标想想就后怕!

邵质沉吟片刻,说道:“殿下,这任伦是詹同大人的同乡,又是……又是吴沉大人的故友,如今任伦出事,恐怕,恐怕詹同大人也要调查一番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