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大了!
杨帆耐心地说道:“货币对于国家来说极为重要,我中原大地本身就确少金银铜矿,如今大明发现的银矿很少,赣矿枯竭,若是不能找到新的铜矿,则未来货币必定短缺,国库没有钱,怎么办?”
王图、纪纲都是武人,哪里懂什么经济、货币?在场之人里面只有杨士奇隐隐听懂了杨帆的意思。
纪纲下意识地说道:“若是国库没有钱,只要发印宝钞不就好了?何愁没有钱?”
杨帆笑了笑,轻声解释道:“空印宝钞只会让宝钞的价值降低,也就是‘贬值’,不能长久。”
杨士奇沉吟片刻,说道:“大人,您是说,我大明需要开新的铜矿,运回来铸造铜板?在下听说,高丽省有铜矿,或可代替赣矿。”
杨士奇话音未落,杨帆挥挥手,道:“高丽省山高路远,就算走海路也要许久,何况高丽的铜矿根本无法代替赣矿。”
杨士奇傻眼了,不清楚杨帆为何对高丽省的铜矿储量如此清楚,他能未卜先知不成?
杨帆之所以如此清楚,乃是因为在历史上赣矿于宋、元的时候被开采完毕枯竭,后来有明一朝一直缺少铜矿,到了大明嘉靖时期,嘉靖皇帝甚至派遣了矿监前往朝鲜,就是为了提高铜矿产量。
杨士奇硬着头皮,说道:“那……大人认为该如何做,才能解决铜矿凋敝之情况?”
杨帆随手往西南方向指了指,道:“简单,平麓川,将麓川之领土纳入我大明麾下,麓川的铜矿可够我大明用上五百年!”
啊?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杨帆竟然要打麓川,大明与麓川王朝的瓜葛还要从前元说起。
元末天下大乱,麓川王朝趁机摆脱了前元的统治自立,逐渐发展壮大。
洪武十四年,傅友德、蓝玉、沐英奉朱元璋之命进军云南,一举平定云南。
麓川王朝被明军震慑,选择臣服,大明便设立了平缅宣慰司,任命思伦法为宣慰使。
思伦法死后,其子思行法接任宣慰使之职,然而麓川故地土司林立,大明并未真正掌控麓川。
杨士奇很是吃惊,道:“大人,麓川有铜矿?为何下官从未听说过?您是从何而知的?”
我从史书上知道的!
杨帆在心里嘀咕一句,历史上,宋元有赣矿,清有滇矿,偏大明夹在中间。
滇矿便是如今麓川所在之地,滇北有东川、大关、永善、宣威、镇雄等州县,滇西有永胜、丽江、云龙、顺宁等,滇中则包括滇池与抚仙湖附近,皆有铜矿。
其中东川府所辖的铜矿产量最为巨大,占据了全省的百分之七十,这些铜被源源不断送往铸造局,铸造成为铜钱,流入天下。
不过,杨帆当然不可能说自己从史书上看的,他心念一动,轻声说道:“昔年本官曾经派遣商队,行遍天下寻找矿藏,有些去了倭国发现了铜矿,有些到了新大陆,带回了土豆与玉米;
也有人到了麓川,发现了麓川拥有的大量铜矿,如今我大明已经将安南并入版图,这麓川所在之地,自然也可攻取。”
王图握紧了拳头,眼珠发亮道:“大人高瞻远瞩,居然那么久以前就发现了铜矿,属下佩服!”
王图、纪纲自然是杨帆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但杨士奇这次却不赞同杨帆的想法。
杨士奇沉吟片刻,说道:“大人,麓川地形复杂,山多水多,若要攻占恐怕难度不小,我大明争瓦剌、鞑靼,争高丽、倭国,如今还有争麓川,这……这征战何时是个头啊?”
杨士奇受杨帆大恩,是绝对的杨帆铁杆支持者,连杨士奇都觉得此事不妥,可想而知未来推行战略的时候会遇见何等阻碍。
杨帆倒是没有生气,问杨士奇道:“士奇觉得我大明如今国势如何?”
杨士奇想也没想,说道:“我大明国力蒸蒸日上,武功赫赫,威慑四方,如同初升之朝阳,光芒万丈!”
杨帆微微颔首,又问道:“那士奇觉得我大明的国力上升,能持续多久?这巅峰又能持续多久?”
杨士奇微微一愣,有些犹豫地说道:“下官不敢妄言,想来大明应国运昌盛,千秋万代……”
杨帆挥挥手,说道:“你我私下里不必有顾虑,你不敢说我来替你说,如今我大明开国二十七年,陛下尚在,自然国力蒸蒸日上,但天下就没有千秋万代的王朝,有些事不趁着国力上升巅峰的时候去做,难道还要将事情交给后人?”
杨士奇是个沉稳谨慎的人,他眉头紧锁,说道:“可是大人,征伐麓川只为了铜矿,收益比不上付出,这又何必呢?”
杨帆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道:“士奇,你要记住,有些不能只看眼前的收益与得失,平麓川,配合燕王殿下将麓川所辖之领地彻底归入我大明麾下,于我大明,于我汉人,是千秋万代的功业!”
杨帆可没忘记当初与朱皇帝的计划,那就是将大明的藩王全部封到大明本土之外。
从云南开始往麓川、安南,再扩展到整个东南亚,大明以及汉人,便占据了整个东亚最好的土地与海洋。
杨帆的声音越发笃定,道:“若是能将那些土地全部并入大明,成为我大明之汉土,将来就算中原遭受离乱,我汉人也有从头再来光复山河的机会!”
杨士奇望着杨帆,良久才苦笑道:“下官以为已经足够了解杨大人,没想到下官还是浅薄了,您……竟然要考虑未来几百年之后的事情,大人,就算有战乱,我汉人自然是天下之主,有何担忧?”
杨士奇不明白杨帆的担忧,这一点就连跟随杨帆多年的王图与纪纲也不理解,但杨帆始终怀着忧虑,他担心,担心在三百年后,大明与汉人会重蹈覆辙,就如同历史上那样。
故杨帆不敢懈怠,将大明的藩王散出去,将大明的汉人散出去,在天下开枝散叶,才是最保险的。
杨士奇不理解杨帆的忧虑,但杨士奇为杨帆的雄图伟略所折服,愿意帮杨帆推行这个宏大的计划。
不过无论是杨帆还是杨士奇都想不到,征伐麓川的战争与吸收麓川土地,会持续三朝才最终尘埃落定,彻底将其变为汉土。
洪武二十七年,七月中旬。
大明曹国公、征虏大将军李景隆率领大明十二万精锐,抵达广武镇。
漠北瓦剌严阵以待,派出了大量的眼线沿途盯着明军,双方亦有过两次小规模的交锋。
李景隆用兵这次格外谨慎,两次小规模交锋,都以瓦剌败退而告终,一时间漠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七月下旬,捕鱼儿海南,乌兰乌德。
随着瓦剌的不断蚕食,鞑靼旧有的草场与势力范围迅速丢失,如今不得不退到了乌兰乌德。
夜风清寒,鞑靼大汗鬼力赤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上,目光灼灼地望着前方。
在鬼力赤的两侧,是鞑靼太尉阿鲁台、太师右丞相马儿哈咱,以及太傅左丞相也孙台,还有几十名刀斧手,就那么提着兵刃虎视眈眈地站在两旁,都齐齐看向一个人——阿木尔。
阿木尔来到了乌兰乌德,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促成瓦剌与鞑靼的和谈,一同对抗明军。
阿木尔前脚刚迈入帐篷,前面就有两个兵卒将长刀举起来,拦在了阿木尔的面前。
面对雪亮的钢刀,阿木尔面不改色,向里面的鬼力赤遥遥行礼,道:“鬼力赤大汗,这就是您的待客之道?用刀兵来迎接我?”
鞑靼太尉阿鲁台冷哼一声,指着阿木尔道:“阿木尔,你们做了什么难道自己不知道?从杭爱山到土剌河,再到忽兰忽失温,你们抢了我们多少草场?现在还有脸来见大汗?”
阿木尔面对鞑靼太尉阿鲁台的指责,微微一笑,道:“阿鲁台太尉,如果我们瓦剌与你鞑靼境遇调换,难道你就不会让大汗出兵,抢占我瓦剌的草场土地么?你我心知肚明,无论是谁都会那么做,弱肉强食、强者为尊,就是这草原上的规矩,也是上天的规矩!”
阿木尔三言两语将阿鲁台给说得哑口无言,鞑靼太师右丞相马儿哈咱狞笑一声,道:“好一个弱肉强食、强者为尊,阿木尔,现在你就是案板上的鱼肉,吾等‘吃’了你,是不是也是强者为尊?”
马儿哈咱话音落下,两侧的刀斧手齐齐举起兵器,寒光闪闪,仿佛下一刻就要斩杀了阿木尔。
阿木尔见到这个阵势,却依旧能保持镇定,道:“好啊,若是太师想要瓦剌与鞑靼一起被明廷剿灭,现在就可以杀了我,到时候我们一起灭亡!”
鞑靼太傅左丞相也孙台脸色极为难看,道:“阿木尔,你在威胁我们?李景隆带着明军是冲你们去的,关我们什么事?”
阿木尔往前走了一步,脖子与长刀就在咫尺之间,他的眼睛直直看着鬼力赤。
“鬼力赤大汗,瓦剌与鞑靼是同宗同源的兄弟,兄弟之间有争吵这不是什么稀奇事,然而我们与大明是生死仇敌,去年大明出兵攻取鞑靼,我们瓦剌也出了力,如今大明又来攻打瓦剌,他们要做什么?”
阿木尔伸出手,指着这帐篷里面的所有人,道。
“大明要彻底灭绝我们瓦剌与鞑靼,将来我们就会如同辽东的女真人一样,彻底消亡!唇亡齿寒的道理,鬼力赤大汗你应该知道吧?若是大汗想要我们一起灭亡,那就杀了我阿木尔!”
阿木尔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勇气,迎着刀兵就往前走,他往前走那些刀斧手反而不敢上,只能一步步往后退,然后转头看向鬼力赤。
鬼力赤一直保持着沉默,这沉默在这一刻终于被打破,他缓缓地站起来,面无表情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道:“放肆!阿木尔先生是我鬼力赤的尊贵客人,来,上宴席!摆出酒肉!”
鬼力赤一句话,等于认同了阿木尔的观点,愿意与阿木尔来商谈结盟的事情。
鬼力赤不是傻子,他麾下的智囊团也不是傻子,自然清楚明廷的真正目的,他今天摆出这种架势,一来是为了给阿木尔下马威,二来也是为了泄愤。
鞑靼今年被瓦剌抢走了七八处草场,损失不小,这口气无论如何都要出。
宴席上,鬼力赤对阿木尔说道:“阿木尔先生,吾敬你是智者,所以有些话我就直说了,第一,我们鞑靼不能白白帮忙,我们需要回报,这一点,佛家奴能做到么?”
阿木尔微微颔首,笑着说道:“自然,在下可以代替我家大汗承诺,事成之后会归还今年您损失的草场,并且我们两边五年之内,不可互相攻伐。”
鬼力赤脸上的笑容更深,如今鞑靼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五年时间已经足够鬼力赤休养生息了。
他点了点头,道:“好!阿木尔先生快人快语,那么第二,我鞑靼去年损失惨重,能出战的人数有一万人,这是我们的极限,所以明军的主力还是要靠你们来挡住。”
阿木尔在心中估算了一下,这一万人已经是鞑靼能汇聚的精锐极限,也是鬼力赤最后的老本了。
鬼力赤将最后的老本都掏了出来,足以看出鬼力赤的诚意,阿木尔也就说了实话。
“我家大汗说过,若鬼力赤大汗愿意派出万人助战,那就是将我瓦剌当成了手足兄弟,对付明军鬼力赤大汗可为奇兵,这明军的主力就交给我瓦剌就好!”
鬼力赤与阿木尔的交谈异常顺利,双方都获得了想要的,在大明的压力之下,打生打死的双方不得不紧密地合作在一起。
当漠北风起云涌的时候,大明的中枢应天城,同样掀起了一场风雨。